中国西藏网 > 生态

青海化隆发现10处国家级地质遗迹 20余处省级遗迹

发布时间:2021-09-26 10:32: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青海化隆发现10处国家级地质遗迹20余处省级遗迹
图为地质遗迹。 化隆县委宣传部 供图

  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24日召开化隆县地学旅游开发成果新闻发布会,据悉,地质专家在化隆县发现国家级地质遗迹10处,省级地质遗迹20余处,并规划设计了4条地学旅游路线。

  据悉,此次发布的青海化隆县地学旅游开发成果,是2020年—2021年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定点帮扶化隆县的科技项目《青海省化隆县地质遗迹调查及地学旅游开发》,以及教育部“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实验”项目《青海省化隆县阿河滩地质文化村建设》的成果等。


图为遗迹。 化隆县委宣传部 供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张绪教介绍,本次考察对化隆县全域的地质遗迹及人文遗迹资源开展了调查,查清了化隆县地质遗迹类型、分布特征,并对其科研、景观及旅游价值进行了评价。化隆县发育有地层、生物化石、地质构造、地貌景观、矿产开采遗址、地质灾害等6大类地质遗迹类型。

  其中,地层遗迹包括化隆群、古近纪和新近纪两套红色砂砾岩;地质构造遗迹方面,发现了青藏高原隆升的直接证据,包括新生代地层的褶皱、断裂构造,以及新生代与元古代的角度不整合等;生物化石遗迹方面,主要在拉脊山脉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中产三叶虫化石等。


图为地质遗迹。 化隆县委宣传部 供图

  张绪教介绍,专家对地质遗迹资源开展了评价,化隆县具有国家级地质遗迹10处,分别是祁连山南段最老的,也是河湟地区最老的元古代的变质岩系,距今近10亿年的化隆群以及九曲黄河、拉木峡大峡谷、金源央斗大峡谷、丹霞地貌、甘都十里画廊(彩丘地貌)、新生代与元古代角度不整合、金源乡央斗大峡谷、金源沟巨型滑坡、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中产三叶虫化石,省级地质遗迹20余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助理、科技处处长赵志丹表示,该校重点组织推进服务化隆的“地质遗迹调查及地学旅游开发”工作,努力在青海、在黄河沿岸、民族地区建设地质文化村,为建成具有地学特色、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的示范性项目,助力化隆统筹推进“一园多区”“一园多点”旅游产业发展。

  化隆县委书记张爱如说,化隆县将借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定点帮扶的重要契机,做大做强黄河文章,深入挖掘和展示沿黄民俗文化,延续好一条大河孕育的灿烂文明,创展好一碗拉面创造的富民之路,释放好一座新城带来的发展活力,坚持好一种精神赋予的思想动力,让阿河滩成为青海省第一个地质文化村、黄河沿线第一个地质文化村,全力打造以九曲黄河为核心区的黄河生态旅游公园、以拉木峡丹霞地貌为核心区的地质公园、以热梦科巴和百年藏庄为核心区的藏文化公园。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柴达木盆地青海乌兰藜麦迎丰收

    柴达木盆地青海乌兰藜麦迎丰收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具有丰富、全面的营养价值,其果实色彩艳丽,有黑、红、白、紫等多种颜色。近年来,青海省依托柴达木盆地区域优势。[详细]
  • 青海省3年实施“蚂蚁森林”公益造林1.2万亩

    青海省湟水规模化林场是中国首批三个规模化林场试点之一,规划总面积357万亩,规划区域为西宁市区及所辖湟源、湟中、大通3县,海东市乐都区、平安区和互助、民和2县湟水河及其支流两岸山体。[详细]
  • 2021年青海省耕地保护督察工作启动

    9月24日,青海省2021年耕地保护督察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召开,会议对耕地保护督察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副省长刘涛、国家自然资源督察西安局副专员唐正国出席会议并讲话。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