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国家公园里的新生代管护员
张生有和牛抓西文学在查看植物病虫害情况。叶文娟 三盘俄日 摄
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有这样一群新生代管护员,他们放弃都市繁华的生活,驻守在祁连山深处,和老一辈生态管护员一起栉风沐雨、爬冰卧雪,默默与大山相伴,守护着大山的宁静和美丽。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共有40个管护站点,全都地处深山。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千名管护员平凡得就像山里的石头或小草,在祁连山很多很难进入的角角落落里,却布满了他们的足迹。经过长年累月的坚守,他们早已和大山融为一体……
1999年出生的张生有黝黑俊朗,说话间还有些羞涩,大家都喊他小张。他考进城里上学,毕业后身边同学都想方设法留在城市,可他一头就扎进山里。他说自己已经来了一年多了,越来越喜欢这份与大自然相伴的工作。
别看是个新人,小张已经对管护工作深有体会:长达九个月的冬季最难熬,大雪断路意味着巡护线路的中断,采购基本生活物资都会很困难。更难的是,一进山就没有信号了,除非有紧急情况才能使用卫星电话,大多数巡护的时间是与外界隔绝的,只有和小伙伴一起熬。可是小张非但不觉得苦,反而有种本能的向往,“一到大自然里就很开心”。
记者在巡护终端上看到,他们每人每月要在大山中巡护一两百公里,一年就是几千公里……
今年23岁的牛抓西文学,学的是旅游服务管理专业,曾经做过很多份工作,今年三月他放弃在大都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祁连山国家公园门源片区寺沟管护站当了一名专职生态管护员。从小就生活在这里的他深深爱上了这份职业。“小时候听父辈描述有时上山会看到雪豹、棕熊等野生动物,总觉得他们是在讲故事。自从干上这份工作,通过在兽道上布设的远红外相机拍摄到两只雪豹、马麝,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确实有雪豹等野生动物就在我们的身边。”牛抓西文学对记者说。
“以前人们对生态保护意识不强,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很少,现在通过生态管护员的管护和老百姓对生态意识的增强,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了,作为一名专职生态管护员,我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一份自豪感。”牛抓西文学说。
在海拔3206米的老虎沟管护站。91年出生的贺成武连续两年拍到荒漠猫、雪豹等野生动物。他告诉记者,以前都把荒漠猫叫作草猫,自从去年5月,和北京一所科研团队在管护站附近用布设的远红外相机拍到荒漠猫后,才知道所叫的“草猫”原来就是“荒漠猫”,同时也知道了它是国家的保护动物。
“为专门拍摄荒漠猫,老虎沟管护站还在管护站附近布设了25台红外相机,今年又增加到45台。”贺成武介绍。
如今,在祁连山国家公园,这些新生代管护员不仅仅是巡山那么简单,他们还充当起生态摄影师的角色,说不定哪天会和祁连山旗舰物种雪豹、荒漠猫、马麝、马鹿等来一场“邂逅”。
虽然与管护员共处时间不长,除了看到他们的淳朴热情、任劳任怨,也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渗入到当地百姓的心中。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摄影师鲍永清:第一次拍到雪豹是在我的梦里
从西宁出发,绕过青海湖进入天峻县。在这里我们见到了青海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首席签约摄影师、祁连山自然保护协会副会长鲍永清。[详细] -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大数据管理平台初步建成
近日,记者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了解到,覆盖国家公园全境、可以实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管控的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大数据管理平台已初步建成。 [详细] -
青海木里矿区监测体系:矿区环境质量稳定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13日向中新社记者透露,2020年8月以来,青海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按年度对木里矿区开展环境质量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木里矿区环境质量稳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