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观鸟18年,他记录了什么
在青海省西宁市宁湖湿地公园,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会长王舰艇用望远镜观鸟(1月12日摄)严赋憬 摄
“什么是鸟?”这个问题,王舰艇爱问别人,也时常问自己。63岁的王舰艇是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会长,观鸟18年来,带着记录、认识、启发和科普的理想,他奔走在青海高原的峡谷、高山与河畔,追寻鸟的踪迹。
在高原,王舰艇日复一日观察、记录每种鸟儿,识别青海境内鸟类400余种,参加科普活动80余场……常年的积累让王舰艇成为高原鸟类的专家和高原生态环境的记录者,为科研工作者和生态环境部门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他拍摄的一张张照片与一段段视频,记录着高原鸟类生态的变迁。
探索的起点
盛夏时节,青藏高原天气变化莫测。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金子海,头戴遮阳帽,手拿望远镜,王舰艇正在观测黑颈鹤。一会儿,乌云现身,雨滴淅沥,而王舰艇依旧守在相机前。
“黑颈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青藏高原湿地鸟类的旗舰物种,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米至5000米的高原草甸、沼泽及芦苇沼泽间,种群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等地,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生长、繁衍在高原的鹤。”一说到鸟,王舰艇滔滔不绝。
7月5日至14日,王舰艇及其团队参与了青海省黑颈鹤保护与监测项目。10天时间,他们的足迹遍布海北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主要调查黑颈鹤的分布范围、种群数量和栖息地状况等。
除了黑颈鹤,让王舰艇牵挂的鸟儿还有很多。在海东市平安区小峡镇西沟峡,水流湍急的山谷中有一处嶙峋峭壁,一对黑鹳和它们的3只幼鸟在这安了家。
王舰艇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来到这里看黑鹳。从2020年发现这里的黑鹳产下幼鸟,他几乎每周都要来一次。“黑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且很恋旧巢。从幼鸟出生到现在起飞觅食,见证它们成长的同时,我也学到了更多。”王舰艇说。
高原之上,观察到的每一只鸟儿和每次观鸟经历,令这位63岁的观鸟达人激动不已。有一年春天,为找寻一种名为银喉长尾山雀的鸟儿,王舰艇在连绵山峦中探索。5月的青海高原,说冷不冷的天气下起雨,一时大意的王舰艇身着单衣,阵阵寒意袭来。万幸他及时走出了大山,也成功拍摄到银喉长尾山雀。
为记录好青海高原的鸟儿,野外生存、登山蹚水都是王舰艇的必备技能。“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观物须有自得。”如今,王舰艇为了观鸟,已然成为一名探险家。
为观鸟、拍鸟,不是科班出身的王舰艇从书本中汲取营养,甚至专程从西宁到北京购买专业的观鸟书籍,手中的观鸟设备和摄影设备也不断更新。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观鸟是起点,是我探索大自然的绝妙平台。”王舰艇说。
注定的选择
“我自小就热爱自然,我和鸟的缘分也许从小时候就开始了。”王舰艇笑着说,童年的他有一颗按捺不住的心,对大自然有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父亲从部队转业来到海北藏族自治州工作,童年时期的王舰艇在林间、草原和湖畔度过许多闲暇时光。他爱挖野菜、捉虫子,也喜欢爬到树上,远眺空中的鸟。鸟类飞行、捕食的一举一动都让他惊叹不已。那时,他已经萌生了记录这些鸟儿的想法。
初中时,在西宁上学的王舰艇开启了摄影之路。学校老师发现他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力和摄影兴趣,便鼓励他试着拍些东西,还借照相机给他试手。“我至今还清楚记得,老师借给我的是国产海鸥牌120双镜头相机。”王舰艇说。
为了自己的兴趣,王舰艇省吃俭用,将零花钱用于采买散装相纸、胶卷和显影粉、定影粉等材料,还用小木箱和灯泡自制了曝光箱,设备简陋却难掩少年一颗求索的心。
长大后,王舰艇进入工厂成为一名电器维修工,虽然生活平静,他却仍怀有对自然的渴望。2003年,他来到青海湖拍摄风光片。在那里,他拍到了一只天鹅,纤细优雅的身姿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那时拍得不好,照片里的天鹅就像一根豆芽菜。”王舰艇笑着说,虽然以前自己一直热爱摄影,但这次青海湖之旅,让他下定决心从事摄影工作。
随后,王舰艇进入旅行社工作,同时为一些杂志供稿。凭借年少时打下的摄影基础,他去祁连山拍佛像,去峨堡山拍古城墙,去黄南藏族自治州拍民俗六月会,去甘肃省临泽县拍工业遗址。
2005年,王舰艇接待了一位来自台湾的职业观鸟游客。这位游客感慨,青海高原如此辽阔,鸟类种群这么富饶,为什么不将其记录下来呢?一条观察生命探索自然的道路在王舰艇心中延伸——把摄影与观鸟结合,用自己的热爱为高原生态之变留下记录。
毕生的追求
“观鸟同时也要记录,针对本土鸟种的调查和数据积累,见证着高原生态变化。”王舰艇说,青海的鸟类种类和数量逐年递增,截至目前,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在西宁市区共观测记录鸟类200余种,在青海观测记录鸟类430余种。
“近年,我们观察到诸如黑鹳、疣鼻天鹅、白琵鹭、草鹭、白额雁、豆雁、细嘴鸥等高原少见的鸟类,说明青海生态环境变好,民众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吸引了更多鸟儿栖息停留。”王舰艇说。
“大家知道什么是鸟吗?见过天鹅吗?西宁市区的麻雀有几种呢?……”2021年青海省第40届“爱鸟周”活动中,带着精美的科普小册子,王舰艇到西宁市光华小学、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民族中学,和孩子们畅谈鸟类知识。通过不断引导、展示和互动,在热烈氛围中,一颗颗热爱鸟类的种子埋进了孩子们的心底。
“我重新认识了鸟,学到好多知识,我要分享给爸爸妈妈,让大家一起来关爱鸟类和自然。”西宁市光华小学五年级2班的卫欣琪说。
如今,如何让孩子们爱上动物,爱上自己朝夕相处的自然,成了王舰艇和他的团队不断深耕之事。
多年来,他积累了大量素材,也凝结成一本本鸟类图册。在海拔4200米以上的三江源区,他辗转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杂多县、曲麻莱县,历时三年,编写成《三江源鸟类》。
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他沿着河流湿地,见证河道环境日益改善,编写成《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域野生动物》。
从热爱鸟,到观察鸟,再到科普鸟,王舰艇步履不停。接下来,他还要带领团队编撰更详尽的青海鸟类图册,向世人展示这些高原的天空精灵。
“有人说过,观鸟是走进大自然剧场的一张终身免费门票,我想在这个剧场里一直探索。”王舰艇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林芝镇派出所救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近日,林芝市巴宜区公安局林芝镇派出所民警在巡逻途中发现路边角落里有一只腿部受伤的动物,貌似猫头鹰,暂时无法飞行。[详细] -
拉萨之“肺”绿意盎然——今年上半年拉鲁湿地生态修复工作小记
6月,走进拉鲁湿地,无论是漫步林荫还是迎风而行,亦或是游栈道、观水景,市民和游客都可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尽情感受生态之美,让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详细] -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首次发现发冠卷尾
记者从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青海分局获悉,近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首次发现发冠卷尾,刷新了这一区域鸟类纪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