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新西藏70年系列述评之生态建设篇:绘就壮美高原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1-05-25 14:55:00来源: 西藏日报


西藏定结县拍摄的湿地风光。 新华社记者 沈虹冰 摄

  碧湖如镜,映照着雪山巍巍倒影;蓝天白云间,黑颈鹤翩翩起舞;广阔的草原上,藏羚羊、藏野驴自由飞奔……。这里有奇花异草、珍禽异兽,这里的天空纯净湛蓝、大地壮美辽阔,这,就是美丽西藏。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核心区,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目前,西藏生态系统整体稳定,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绿色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生态环境权益不断提升,成为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高原儿女站在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的高度,接续奋斗,成果丰硕。

  健全制度保障,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

  作为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环境保护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对西藏尤为重要。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为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建设美丽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贡献”……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新时代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探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先后颁布实施了《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督管理办法》等3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为生态环境保护架构了环境法制体系,为西藏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自治区始终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1月24日,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全票通过《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该条例结合西藏实际,对西藏极高海拔生态搬迁、青藏高原特有珍稀动物保护、“两江四河”造林绿化与综合治理等方面作出新的规定,对进一步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立法,用法治力量引领和推动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充分体现了西藏发挥生态优势、生态价值、生态功能,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的政治担当、历史担当和责任担当。

  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建设美丽西藏

  山南、日喀则两地的河谷地带是西藏风沙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山南市扎囊县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山谷冲积平原,以前,每年春季和秋末,县内便风沙四起。

  2016年,扎囊县建起藏草万亩植物种苗繁育基地,占地约1万亩,划分为科技扶贫种苗科研区、科技扶贫种苗示范区、生态修复示范区。主要从事育苗、藏药、藏草等科技研究和种植。

  扎囊县阿扎乡党委书记旦达介绍,基地、示范区建起来之前,这里是一片荒地,每年二三月份开始刮大风,能见度很低,严重的时候还要封路,对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基地、示范区建成后,整个乡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治沙鏖战,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如今满目苍翠的绿色河谷。

  70年来,西藏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用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绝对忠诚的实际行动做好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定不移建设美丽西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

  全区上下通过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国土绿化、天然林保护、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公益林和防沙治沙等一系列工程和举措,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消除“无树村”和“无树户”,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西藏森林覆盖率不断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雅江河畔大部分地区水清岸绿、风景宜人的背后,是党中央的关心关怀、是国家的大量投入、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部署以及市地几十年如一日在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技术探索、科学严格管护等方面的辛勤付出。

  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西藏目前仍是世界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其森林、湿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动植物等都得到了有效保护,大部分区域仍处于原生状态。

  践行绿色发展,保护好秀美山川

  “拉鲁湿地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达到7.88万吨,释放出6万吨的氧气。”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国内面积最大的城市内陆天然湿地,早在1995年,西藏就全面启动了拉鲁湿地保护工作。

  2013年,西藏确立了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到2030年基本实现建设美丽西藏的目标。

  西藏是青藏高原主体,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但另一方面,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

  近年来,西藏始终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主动承担起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任,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各级各部门严格控制开发建设活动,实行矿产资源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全面禁止砂金矿开采,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有序推进水电资源开发,严格实行重点资源开发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监管,将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真正意义上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两不误,用底线红线捍卫碧水蓝天。

  日喀则市亚东县上亚东乡亚东生态产业园内的鲑鱼养殖场,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体现了生态保护发展的理念。不仅用雪山流下的泉水孵化鱼苗,每天排出的池水也必须进行严格处理并实现达标排放。

  “西藏发展的底牌就是良好的生态,发展经济必须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没有绿水青山,哪来金山银山。”养殖场负责人贡布说。

  林芝市巴宜区鲁朗镇扎西岗村的旺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前,家庭收入分三大块:砍树、放牧、种地,过得紧巴巴。现在变成四大块:家庭旅馆、公益林补偿金、放牧、种地,仅旅馆每年赚20万元。“靠山吃山,但好生活不是‘砍’出来的,保护好美丽环境,一草一木都是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得到充分印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宁肯发展慢一点,也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切实保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

  如今,在雪域大地上,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祖国的西南边疆已经构筑起一道亮丽的生态安全屏障。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