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湿地保护率位居全国前列
青海全省湿地保有量保持814.36万公顷,稳居全国第一;湿地保护率达64.3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2月2日是第25个“世界湿地日”,其主题是“湿地与水”,旨在强调湿地对维持全球淡水储量和水质的重要贡献,突出水和湿地之间“同生命、互相依”的关系。当日,记者从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青海省湿地保护工作以国家公园示范省为引领,全面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全省湿地保有量保持814.36万公顷,稳居全国第一;湿地保护面积523.79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64.32%,高于50%的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前列,湿地保有量和湿地保护率均达到预定目标。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生态系统和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目前,全省建有三江源、祁连山2处国家公园,青海湖鸟岛、扎陵湖、鄂陵湖3处国际重要湿地,8处湿地型自然保护区、20处湿地公园、32处省级重要湿地,初步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湿地型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湿地公园为补充的湿地保护地体系。
“十三五”期间,青海省全省落实各类湿地保护修复资金5.8亿元,实施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退耕(牧)还湿、湿地保护与恢复、中央预算内湿地保护、小微湿地试点建设等工程项目111个,基本覆盖了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柴达木盆地、湟水河流域等五大版块的国家(国际)重要湿地、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及重点生态功能区,通过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恢复了一批退化湿地,提高了高原高寒湿地、江河源头水源涵养能力,改善了部分重要湿地的生态状况。此外,在全国率先实施湿地生态管护员制度,三江源地区963名湿地管护员管护湿地面积2890万亩(1926666.7公顷),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得到较大程度提升。
健康的湿地环境,为鸟类营造了健康的栖息生境。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种类从2015年的222种增加到2020年的225种,数量从36.46万只增加到46.2万只。鸟中大熊猫黑鹳在西宁湟水、互助南门峡、贵德黄河清等国家湿地公园现身或者落户。灰鹤、白琵鸬等珍稀、濒危鸟类多点发现,活跃度明显提升。
对此,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李晓南说,青海湿地面积全国第一,湿地是青海生态的大品牌,要贯彻好新发展理念,系统化规划,体系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科学化治理,走好“十四五”青海湿地保护新征程。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2020年青海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2%
2020年青海省环境空气质量稳中有升,群众享有的蓝天碧水比上一年更多了。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7.2%,同比上升1.1%。[详细] -
让大美青海成为最靓丽的绿色名片
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森林覆盖率由6.3%提高到7.5%;青海湖水域面积逐年扩大,五级河湖长体系全面建立;普氏原羚由上世纪末的300多只恢复到2700多只。[详细] -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分布有9种有蹄类动物
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青海片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调查工作。[详细] -
环保垂改:青海重塑地方生态环境管理体制
自2017年青海被列入全国11个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省份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环保垂改任务全面启动、深入开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