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拉鲁湿地:护好城市之“肺”,共享生态成果

发布时间:2021-02-05 10:25:00来源: 人民网

  冉冉晨雾重,晖晖冬日微。当清晨第一束阳光打在拉鲁湿地水面上,斑头雁、赤麻鸭等鸟儿便从梦乡中醒来。鸟鸣声此起彼伏,形成一曲美妙的合奏曲,让平静了一夜的拉鲁湿地,再一次陷入到热闹之中,俨然成了鸟的天堂。

  2月2日是第25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湿地日主题是“湿地与水同命运、互相依”。位于拉萨市西北角的拉鲁湿地,是世界海拔最高、国内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在调节拉萨高原气候、补充氧气、涵养水源、蓄水防洪、平衡地下水、吸收二氧化碳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相关部门针对违法侵占湿地、破坏生态等行为进行多次整治,加大对湿地的保护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拉鲁湿地面积扩大了,草甸得到恢复,水鸟种群数量增加,居民也切实体会到了良好生态对宜居生活的重要性。

  环境好了,鸟儿才愿意来

  天色还未破晓,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杨乐和同伴已到达拉鲁湿地,准备开启鸟类同步监测工作。这个时间,就算穿上厚厚的棉衣,也难抵瑟瑟冷风。但他们顾不上这些,架三脚架、拿望远镜、提笔记录……分工明确。

  “此次调查依托的是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任务‘生态系统与生态安全’中的‘湿地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变化’专题,主要对拉鲁湿地的鸟类尤其是水鸟进行调查。”杨乐说。

  调查分3组,采取“分区指数+同步调查”方法,分别从东、西、南3个方向往北进行调查,这样做可以减少重复计数,提高调查精度,从而有效确定整个湿地范围内的鸟类情况。

  为避免打扰到鸟类,调查组先绕湿地外围走了一圈。

  “岩鸽6只,记下来。”

  “那边……棕头鸥2只。”

  “看见没,正前方17只夜鹭!”

  ……

  就在大家缩着脖子等待时,有鸟儿扑棱棱从芦苇荡中飞起,杨乐让学生赶紧记录下来。整个过程中,他还教学生如何根据外形、声音等识别鸟类。

  对杨乐他们来说,开展鸟类监测调查已是常态化工作,每年繁殖季和越冬季要跑遍“一江三河”流域中鸟类的所有夜宿地和理论分布区。

  数鸟是调查的常规动作,有人负责数地面上的、有人负责数空中的,不放过任何一只。“鸟类监测工作就是这样,很枯燥,习惯就好了。”杨乐给人一种随性又严谨的感觉。但这份枯燥,他已经坚持了10多年。


杨乐在拉鲁湿地观测鸟类情况。 李海霞 摄

  “西藏的鸟类数量尚有波动,但种类在不断增加。西藏处于世界最重要的候鸟栖息路线——中亚迁徙路线上,对于整个亚欧大陆腹地的鸟类保护意义重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西藏南部温暖的河谷地带作为鸟类越冬地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值得强调的是,西藏在近年来不断加强保护区建设,雅鲁藏布江中游保护区、拉鲁湿地保护区都为鸟类越冬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生境。摸清拉鲁湿地冬季鸟类构成情况,对创造性地开展相关科研和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调查看到的变化让杨乐感到欣慰。

  调查结束,在拉鲁湿地共发现鸟类50种3431只,隶属9目19科。“特点包括两个方面——水鸟丰富、猛禽众多。”杨乐介绍,“水鸟共计21种,占鸟类种数的42%,数量3223只,占总数的93.94%。其中,数量多的鸟类为斑头雁1735只、赤麻鸭730只、白骨顶268只、绿头鸭170只、普通秋沙鸭86只。此外,发现国家Ⅰ级保护鸟类白尾海雕;国家Ⅱ级保护鸟类高山兀鹫、雀鹰、白头鹞、白尾鹞、黑鸢、大鵟、红隼、游隼、喜山鵟等10种。”

  “环境好了,鸟儿才愿意来。每年在湿地还可以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身影。”拉萨市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拉鲁湿地管理局)局长拉姆次仁说。


拉鲁湿地中的候鸟。 李海霞 摄


拉鲁湿地中的候鸟。 李海霞 摄

  水源干净了,生态才会趋于良好

  湿地可以存储水资源,也可以净化水质,但这并未意味着可随意向湿地中排放污水。为保证流入湿地的水源干净,近年来,拉鲁湿地管理局可没少下功夫。

  午后,记者一行从拉萨市区出发,驱车向东,来到达孜大桥。站在桥上,可以看到从直孔水电站泻下来的水经此流向远方。在不远处,岔成两股力量,分别汇入拉萨河与拉萨城区中的“三渠”(南干渠、中干渠、北干渠)。“三渠”在拉萨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是拉鲁湿地的重要水源,还关系到拉萨景观水系流水供应及城市形象。


拉鲁湿地水源。 李海霞 摄

  自2014年以来,拉鲁湿地管理局积极配合拉萨市创模工作的总体部署安排,推进“三渠”水系的清洁和保洁工作。如今的“三渠”,清澈见底,经常可以看到水鸟在这里捕食。“水源干净了,湿地生态才会不断趋于良好。”拉鲁湿地管理局副局长尼玛多吉说。

  进入枯水期,达孜大桥下的水虽不复往日奔腾澎湃景象,但水面也有近百米宽。波光粼粼的水面,像一条绿色绸带,各类水鸟飞舞其上,不知不觉就让人看迷了。“这些水最终要流到湿地里去,你看,多清澈啊。”尼玛多吉感叹。

  为保证湿地水源充足,工作人员还要到纳金电站那边筑堤坝,将水引到三渠中。“这边地势北高南低,如果不筑坝引水,水流就会全部流向南边,湿地水源就成问题了。”尼玛多吉介绍。

  拉鲁湿地东北与娘热、夺底两条沟谷汇集成的流沙河相接,所以,另外一部分水源来自于此。属于典型的季节性流沙河,夏天的时候要格外注意防治工作。

  从流沙河出来的水在进入拉鲁湿地前,要经两道沉沙“考验”——色拉沉沙池和湿地沉沙池。来自四川的李润生在色拉沉沙池旁守了5年。“每年这个时候就要清理沉下来的泥沙,为第二年讯水期留足空间。否则,泥沙占满池子,就会抬高水面,容易引发水灾。”李润生说。他每天还会去检查附近河道及周边是否有垃圾,及时清理疏通。

  在拉鲁湿地管理局工作了10余年,尼玛多吉平时一有空就会到湿地转转。“变化太大了。以前渠体经常被垃圾堵塞,水源断断续续,各类问题层出不穷。经过几年努力,拉鲁湿地又恢复到了记忆中美好的样子。作为其中一份子,我深感荣幸。”对他来说,拉鲁湿地已成一种寄托。

  他眼里的变化还源于湿地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前这儿是鱼庄、农家乐,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了拉鲁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为恢复生态,搬走了这里的29户居民,8处鱼庄,房屋全部被拆除,占地面积达386亩。”尼玛多吉指着拉鲁湿地东北角一处水塘说。谁也无法相信眼前群鸟嬉戏的乐园,在几年前还是一片脏乱差,严重缺水的沙化土地。


拉鲁湿地东北角,这里原是鱼庄、农家乐。 李海霞 摄


扩建后的拉鲁湿地是候鸟天堂。 李海霞 摄

  现在,拉鲁湿地保护面积达12.2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区6.6平方千米,缓冲区3.39平方千米,实验区面积2.21平方千米。

  保护意识提高了,才能打造生态高地

  拉鲁湿地是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对调节拉萨市干燥气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就是拉萨之“肺”。

  夏天,这里是拉萨市民最爱去的地方。沿着木栈道散步,躺青草地上拍照,尽享与湿地零距离接触的美妙——这都源于拉鲁湿地三期保护工程。自2001年来,相关部门先后投入9.1亿元,建设保护区透视围栏、防火隔离带沉沙池、实施流沙河治理。还修建了拉鲁湿地监测平台、巡护便、标识牌、挡水土坝。“尤其十八大以来,投入了7.4亿元,从各方面改善拉鲁湿地生态环境。目前正在实施拉鲁湿地三期保护工程建设,包括地保护区扩展及核心区搬迁、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保护区防护林绿化、巡护步道、补水系统改造和湿地调查监测系统等。”拉姆次仁说。

  到了秋天,几米高的芦苇簇拥着整个湿地,置身其间,如同置身《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美好意境中——这都离不开每一位管护员的认真负责。

  进入冬季后,为做好防火工作,拉鲁湿地实行封闭式管理。巡护员强巴和同伴割去湿地与周边居民区接壤处的干枯草木,割出了一条防火带。“冬季很容易引发火灾,一天24小时都得打起精神。若遇特殊情况,要进入湿地,需向管理局报备。”强巴说。这时,就会听到他不厌其烦地提醒:“这些草都干了,千万不要带火种!不要吸烟!”


冬季,拉鲁湿地中的芦苇。 李海霞 摄


冬季,拉鲁湿地中的芦苇。 李海霞 摄

  摄影爱好者老张没事儿就扛着相机到拉鲁湿地拍摄,在这里,记录下了春天第一棵发芽的树,夏季傍晚从水塘跃起的鱼儿,秋天金色的芦苇荡和大批前来越冬的候鸟。“每次拍照发朋友圈,很多人看到水草丰美的湿地和各种鸟类,怀疑我是在内地拍的。”老张笑着说。年复一年,他用镜头见证了拉鲁湿地的变化。


在拉鲁湿地拍鸟。 李海霞 摄

  如今,拉鲁湿地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植被覆盖率增加,使拉萨市的供氧能力得到提高,使高原缺氧的环境得到改善。“退休后,习惯了每天在鸟鸣声中醒来,傍晚再绕着湿地走一圈,身心都舒畅。”今年61岁的顿珠老人家住拉鲁湿地旁。

  “我们的目的就是让人与动物共享生态成果,从而自发形成保护意识。但这不仅仅是管好12.2平方千米的事儿,接下来,我们会按照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的要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理念,将这里打造成一片生态高地。”采访中,拉姆次仁越说越激动。“关于打造这片生态高地,我脑海中已有无数种想法。”顿了顿她又说,“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儿,急不得,要一件一件来。”

(责编: 常薇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拉萨市开展第25个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

    捕获.PNG
    2月2日是第25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与水”,突出水和湿地之间“同生命、互相依”的关系,鼓励公众共同行动,为保护修复湿地做出努力。[详细]
  • 西藏林业和草原局吴维:守护好西藏万水千山

    W020200702601611083088.jpg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战场。西藏自治区始终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持之以恒地绿化国土,科学推进新时代的林业工作,不忘初心,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详细]
  • 缤纷的拉萨 候鸟的天堂

    W020201223385877103835.jpg
    作为南北迁飞的“中转站”和“补给站”,拥有碧水蓝天、优美整洁生态的宗角禄康公园、拉鲁湿地、拉萨河畔、林周县虎头山水库等都会集结大批候鸟。[详细]
  • 拉鲁湿地成大批候鸟的栖息乐园

    冬季来临,气温下降,来自各地的越冬候鸟已经陆续抵达拉鲁湿地公园。12月9日清晨,在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将鸟食均匀地洒在湿地的滩涂中间,供前来越冬的候鸟食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