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绿色筑底,建设生态文明高地

发布时间:2021-01-04 08:59:00来源: 西藏日报


美丽的狮泉河风光。


尼木县城郊的田园风光。


3月18日,拉萨圣地园林公司员工在拉萨北山公园植树。


在申扎县境内拍摄的藏羚羊幼崽。


无人机拍摄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之一达东村全景。(资料图片)

  七月的林芝市,森林翠绿,雾霭环绕群山,宛如人间仙境。而十二月的昌都市,皑皑白雪之中,远方的牦牛群化作星星点点,俨然一幅壮阔的水墨山水画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为保护好西藏的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近年来,西藏自治区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核心,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生态安全屏障作用更加凸显。

  截至目前,7市地空气环境质量平均优良天数达95%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无黑臭水体。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核定范围内;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5年累计降低12.24%。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44.8%,森林覆盖率达到12.14%,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45.9%,湿地面积达到652.9万公顷。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处、总面积达41.22万平方公里。完成珠峰、羌塘、芒康滇金丝猴、色林错等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化调整,西藏仍是世界上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防治污染,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蓝天保卫战初步告捷。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突出沙尘、扬尘、机动车、煨桑、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控制,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去散煤化、电气化和居民传统能源消费替代。完成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任务,禁止新建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深入推进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推动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实施新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标准,启动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

  碧水保卫战形势向好。持续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河湖长制。争取水污染防治中央资金1.41亿元,实施金沙江、澜沧江、年楚河、福清河、狮泉河、隆子河等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落实资金4200万元,实施27个农村污水处理试点工程。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攻坚战,清查西藏自治区入河排污口。

  净土保卫战初显成效。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开展疑似污染地块详查,实施“白色污染”治理攻坚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

  保护优先,留住自然生态之美

  白玛次仁是林芝市米林县丹娘乡的一名护林员,常年居住在丹娘乡鲁霞沟沟口,全天24小时尽责值守。他认真细致调查了解山情、林情和民情,坚持每天巡山查林,跑遍了辖区的每一道山沟、每一片林地,把地理位置、林木种类等都熟记于心。

  此外,白玛次仁还通过耐心细致地宣传走访工作,使广大农牧民群众逐步提高了爱林护林和保护生态的意识,在鲁霞村形成了保护森林资源、严禁破坏、护林防火、警钟长鸣的良好导向,为护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像白玛次仁一样坚守岗位、保护林草资源的护林员在西藏自治区还有很多很多。今年以来,西藏自治区共落实各类林业护林员岗位28.91万个,现有公益林专业管护站208个和羌塘保护区专业管护站73个。

  得益于广大护林员队伍的履职尽责,西藏自治区90%以上的森林、湿地基本保持原生状态,沙化土地扩展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野牦牛、藏羚羊、黑颈鹤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呈恢复性增长。

  绿色发展,农牧民吃上“生态饭”

  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生态示范园,是自治区“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的启动地和示范点,也是日喀则市倾力打造的雅江两岸百万亩生态区建设示范工程。

  秋日时节,走进这里,数万亩生态林郁郁葱葱向阳生长。艾玛乡柳果村的群众赤列和妻子正在给林地浇水,夫妻俩在这里干活,收入颇丰。据赤列介绍,在生态示范区工作,每年有1.3万元的固定工资,3月至6月是植树的繁忙期,每天还能多拿100元的工资。

  赤列说,园区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家乡的环境,也让他们吃上了“生态饭”。这是西藏自治区群众转变观念、依托生态资源、享受生态红利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目前,西藏自治区共有66.7万个生态岗位,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成为生态卫士,吃上了“生态饭”,西藏自治区也形成了绿色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双赢局面。

(责编: 常薇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