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破10万吨
摄影:海东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近期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监测,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到10.04万吨,较上年增加0.74万吨,增长7.9%,较保护初期增长了38倍。
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珍贵鱼种,对维系青海湖流域“水鱼鸟”生态链安全和生物多样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4年,这一鱼种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
为了保护湟鱼,恢复青海湖生态系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青海省先后对青海湖实施了多次“封湖育鱼”。与此同时,2002年起青海省开始人工增殖放流湟鱼,今年人工增殖放流达1600万尾,这是2002年以来青海省人工增殖放流数量最多的一年。
近年来,青海省还在青海湖主要入湖河流河道,建设了专供湟鱼洄游产卵通道,保证湟鱼产卵渠道的通畅。同时,还建设了沙柳河泉吉河人工增殖实验站、布哈河黑马河人工增殖实验站和青海湖裸鲤工厂化恒温循环水苗种培育车间,为恢复湟鱼种群数量提供了强大的后盾。
目前,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湿地面积持续增加,水体自净能力明显提高,青海湖裸鲤种群资源进入恢复期,“以鱼净水、以鱼养水、以鱼抑藻、以鱼控草”生命共同体已初步形成。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湖面结冰这些野鸭去哪儿了?
顺着方向,记者看到,旁边的湟水河岸边的几块石头间,几只野鸭畅游其中,有的抖动翅膀,有的与同伴玩乐,有的低头在水中觅食。[详细] -
海北前三季度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加强宣传,凝聚全社会力量促生态环保,不断改善全州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广大群众对生态环境幸福指数的满意度。[详细] -
“生态+经济”治沙新模式绿了青海湖
青海湖流域的沙化土地是我省生态保护建设的重点之一。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试验出“生态+经济”治沙新模式,锁住流域黄沙,让一个个顽固的沙丘乖乖在现代科技面前低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