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净当雄 绿色明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实现良性互动,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新高度,美丽中国展现新图景。
健全生态制度体系
根据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安排部署,当雄县科学制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构建了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通过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规范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行为,紧盯大气、水、土壤三大领域,围绕“5+4”工作部署,确保标志性战役的胜利。
在自然生态的保护与修复方面。针对草蓄失衡,当雄县推行净土健康发展,坚持牧户自愿组建原则,实施整组推进、双户联营、单户经营,扶持家庭牧场15个;建立了基本情况、称重对比、防疫、消毒、检疫、监管台账,加强指导和管理。建设了占地面积92亩的净土牧场,建筑面积达11000平方米。县域内人工种草面积8万余亩,并实施草地改良等项目。净土健康公司与牧民签订集中养殖、销售牦牛肉协议,以高于当地市场价的价格收购牦牛肉,缓解草场压力,增加群众收入。
发展高原特色产业
当雄县自然条件各异、经济水平不一,资源禀赋不同,主体功能有别,需要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工作。当雄县对所属乡镇进行特色功能划分与发展方向定位,其中,重点开发2镇、限制开发6乡、禁止开发羊八井国家地质公园、念青唐古拉—纳木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阿热湿地。按照地理环境,划分滨湖牧区、边缘高寒牧区、河谷牧区和城郊牧区等间种聚落类型,将村庄分为城郊型、拓展型、整治型和迁并型 4 类,并分类对生态村创建指引发展路径。在污水处理、垃圾收转运、生态农牧业等领域,根据自然区位、文化习俗等提出了多种处置方式;按照中心城镇、重点城镇和一般城镇3种类型,形成了“一心一轴三片区”的城镇总体格局。
旅游业是当雄县的支柱产业,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与当地旅游实现交融发展。为改善纳木错的生态和景区面貌,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圆满完成纳木错107户临时建筑和45个摊位的拆除工作,并投入488.08万元实施纳木错扎西半岛羊年转湖临时居住区及商业区搬迁点草地生态恢复工程。近年来,区、市、县先后投资5626.37万元,实施了纳木错景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流域污染综合防治、尼亚曲鱼类洄游场所生态修复等9个项目。
而今,新开发的廓琼岗日冰川、姆蓝雪山、念青唐古拉主峰观景台、行者黑帐篷等景点,均坚持环保优先的开发原则。光能、风能、太阳能和地热等可再生能源正逐渐成为促进当雄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高原特色产业生态化方面,当雄县着力打造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世界旅游目的地。不断优化发展方式,形成了低碳、绿色、循环的高原特色产业体系,并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底线、红线和高压线。
深化节能减排行动
在节能减排的重点环节,当雄县加强对服务业、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积极推广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更新改造燃煤锅炉,大力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工程,加大机动车减排力度。加强工业点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确保达标排放。按照四类区域相关标准,着力强化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垃圾、污水的收集与处理能力。
在牧区生态文明创建中,按照“功能完善、生态优美、产业富民、百姓安居”的要求,立足“八到农家”工程,打造美丽乡村,强化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整治,将“生态环境良好”拓展至“留得住乡愁”。在城镇生态文明创建中,重视民族风情、彰显地域特色。同时,鼓励支持开展民间公益环保活动,推进环保社会化进程,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和环境道德观。
注重生态环境护养
当雄县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形成了“7+X+3”生态制度体系建设、“一带五区三重点”筑牢生态安全格局、羊八井藏北特色小城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生态生活、建设清洁能源基地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藏北牧区游牧特色朴素原生态文化发展、“净土产业”提升县域生态经济质量6大模式,其中,在羊八井藏北特色小城镇建设规划中划定了限制建设地区,依法保护生态敏感地区、自然保护区,积极进行绿化隔离地区、生态廊道、城镇公共绿地等生态环境建设,着力保护自然水系、草场及地热地质资源等。
在藏北牧区游牧特色朴素原生态文化发展模式中,以保护好羌塘草原生态文明系统、增强牧区游牧文化特色魅力为导向,走出了一条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生态文化发展道路;在“净土产业”提升县域生态经济质量模式中,当雄县以“走高端—正品牌—拓市场—增收入”的发展定位,牦牛产业链不断拓展,“有身份证”的牦牛肉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同时,以5100矿泉水、纳错琼母7100饮用天然水为代表的纯净水资源,建立了生态、牧业全产业链体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昌都八宿县然乌湖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侧记:守护绿水青山 留住碧水蓝天
据不完全统计,然乌湖景区及周边共有植物58科153属312种,有野生动物22目47科112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8种,国家Ⅱ保护动物17种。[详细] -
青海黄河河湖长令:发起“守护母亲河 推进大治理”专项行动
中新网记者3日从青海省水利厅获悉,作为黄河发源地,青海省已发布2020年第2号黄河河湖长令,决定开展为期一年的“守护母亲河 推进大治理”专项行动。[详细] -
“拯救”湟鱼的生态回报——青海湖封湖育鱼系列报道之三
上世纪50年代,由于全球气候暖干化使青海湖多数入湖河流干涸断流,青海湖裸鲤天然产卵场遭受破坏,种群无法得以延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