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藏学

潜心科研 真情守护高原生态

发布时间:2021-06-29 09:39:00来源: 西藏日报

  2019年,西藏大学生态学一流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拉琼教授课题组,对青藏高原特有分布的植物须弥芥进行了基因组适应性进化研究,其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在线发表。该成果的发表,标志着西藏大学生态学一流学科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

  拉琼说,他本是一个极平常的人,因为做了教师,人生便有了不平常的意义。

  拉琼出生在一个党员之家,父母同为党员,他们的言传身教,让拉琼对党组织充满了向往。毕业后来到西藏大学工作时,拉琼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在200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从教29年来,拉琼始终在教学一线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为推动西藏大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西藏大学生态学博士点建设和生态学一流学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学科带头人,拉琼时常讲:“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工作中,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的事业与学校发展融为一体,继承钟扬教授的“种子精神”,积极承担起生态学博士学位点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任,努力做学生的好榜样。

  他热爱讲堂,热爱学生,对教师这份工作充满热情。课堂上,拉琼以植物的变迁发展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比如,他谈到自己在挪威留学时,会告诉学生“挪威有满山让人迷醉的杜鹃花,那是从我国传入欧洲的”;在谈及荷兰的支柱产业猕猴桃时,会讲“那是从我国川渝地区移植杂交培育而成的”……

  拉琼长期从事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生态学和极端环境分子适应性进化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他踏遍青藏高原的沟沟坎坎,雪山、河谷、荒滩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拉琼负责建设的“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与分子进化教育部创新团队”从2007年到2017年,在西藏共采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填补了种质资源库中缺乏西藏种子的空白,为人类储存下绵延后世的“基因宝库”。建成了西藏第一个种质资源库,目前已库存西藏野生生物种质资源标本388个,种质资源3877份。

  同时,作为西藏大学生态学教授、生态学科带头人,拉琼在2017年全国优秀党员钟扬教授逝世后,义无反顾接过钟扬教授西藏大学生态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接力棒,勇挑学科建设重担,没日没夜埋头苦干一个多月,顺利完成各项评估工作,并完成了“西藏大学生态学研究中心”“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实验室”“极端环境生物资源与适应性进化实验室”“湿地与流域生态系统实验室”等高标准的现代生态学科学研究平台建设。

  多年来,拉琼多次参加西藏自治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设计的生态评估、全区各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规划与复核工作。他积极为建设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献计献策,多次要求对虫草、松茸等进行保护,对特色作物如高海拔青稞等提出了保护意见。在国务院新闻办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年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及由外交部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21年“环喜马拉雅”国际合作论坛生态环境保护专题线上研讨会上,拉琼作了以“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特点与保护成果”为题的大会报告,向国际社会宣传和介绍我国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

  西藏自治区自然科技博物馆建设项目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在西藏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拉琼全程参与了博物馆的建设,并负责完成了青藏高原典型特色植物、两爬、古生物地质等上千本的标本制作和展柜文字宣传制作工作。

  29年来,拉琼教授辛勤地耕耘着、默默地付出着,他是领导眼里优秀能干的员工,是同事身边善良热情的兄弟,更是学生心目中最有魅力的“男神”教授。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