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藏学

“莲花秘境”墨脱,茶叶飘香中首迎十一世班禅

王淑 赵耀 郑朔 发布时间:2020-09-03 09:48: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8月31日,口口相传的“莲花秘境”墨脱县,迎来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一行。

  墨脱,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边境,海拔仅1000余米,是雪域高原海拔最低的地区之一,过去长期因交通条件落后,与外界隔离,被藏族人民称为“藏起来的莲花”,域内居民以门巴族、珞巴族为主。

  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群山峻岭中,雅鲁藏布江切割出了世界最深的峡谷,丰沛的印度洋暖湿气流沿峡谷北上,造就了林芝市墨脱县温润多雨的气候,同时也带来了频发的地质灾害,使得墨脱未通公路前一直被称为“高原孤岛”。2013年,扎墨(波密县扎木镇至墨脱县)公路正式通车,结束了墨脱县作为“全国唯一不通公路县”的历史。如今,公路再一次升级改造,国道559线波密至墨脱段于2017年开工建设,2020年6月主体工程完建,将大大提升进出墨脱的通行率。


图为墨脱县晨景 摄影:郑朔

  温润的自然条件创造了各种植物生长的沃土。墨脱的茶源自地球最后的净土,塑于世界屋脊下的亚热带雨林,环抱着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汲取着喜马拉雅腹地之精华,传承着千年门珞文化。群山叠翠之下、云雾缭绕之中,墨脱茶树正吐尖冒绿、欣欣生长。十一世班禅走进林芝墨脱茶叶种植基地,对茶叶的种植、销售、增进当地民生福祉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了解。


图为十一世班禅在茶场生产车间察看茶叶加工情况 摄影:王淑

  清晨的云雾还未散去,十一世班禅站在平台之上俯瞰整片茶园,三三两两的茶农正在采摘新茶。十一世班禅驻足良久,听着茶场负责人介绍茶树的生长状况等。随后,十一世班禅走进加工车间,仔细观看了生产过程,询问在此工作的当地百姓有多少、通过种茶摘掉贫困帽子的有多少等情况。


图为茶场内正在采茶的茶农 摄影:赵耀

  “在墨脱,以种茶叶为生的人口大概能达到多少?”“交通因素的制约,县里都想过哪些办法?”“有多少人因为由水果改种茶叶后脱贫的?”十一世班禅在参观生产加工厂时,不断询问相关情况。墨脱县委书记旺东说,墨脱过去外销产品以香蕉、枇杷等水果为主,但苦于交通条件落后,保鲜成为难题。“茶叶是现今墨脱县(老百姓)发家致富的一棵摇钱树,我们称之为‘金叶子’。”旺东介绍,墨脱茶业带动了当地800多户3000多名群众进入茶叶种植产业,仅墨脱县就有126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509人受益,现在每户每年可以增收7000元左右。公司的发展解决了当地130人的就业,其中大学生比例占到了23%左右。这一点让十一世班禅略感惊讶。“在西藏的传统观念里,父母还是希望孩子能考公务员。到了现在,就业还是需要拓宽思路,特别是对于有其他想法的年轻人而言,需要给他们更多的选择。”


图为十一世班禅在茶场内察看茶叶加工情况 摄影:王淑


图为十一世班禅听取负责人介绍公司情况 摄影:王淑

  “在墨脱种茶,要做出品牌,换句话说要做高端茶。本来交通成本就高,在这里做普通茶,和内地竞争见不到优势。”十一世班禅鼓励说,自古以来,西藏人民都有饮茶的习惯,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在墨脱这样的边境地区做茶,一定要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和高端民族品牌,同时要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更好地推动茶产业大发展,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要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同时也要转变观念,让墨脱的茶叶乃至更多的当地特色产品走出去,成为宣传墨脱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十一世班禅还嘱咐产品在走出去的同时一定要保持优良的品质和民族特色。

  墨脱县城南部的山坡之上,形如莲花的墨脱门珞历史文化遗产博物馆(以下称“博物馆”)静静矗立着,向人们讲述着这里的历史与过往。独特的门珞文化吸引着一批批游客不远万里、不顾路途艰险来到这里感受当地文化。

  8月31日,十一世班禅来到博物馆,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墨脱农耕文化、宗教艺术、语言文学、民族生活习俗、建筑展、民族服饰、手工技艺等。


图为十一世班禅在博物馆内参观墨脱石锅展品 摄影:王淑

  在听到讲解员介绍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墨脱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十一世班禅很是欣慰。在详细了解了墨脱县丰富的自然资源后,十一世班禅表示,要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和风土人情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让更多的人认识墨脱,了解门珞历史文化。(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淑 赵耀 郑朔)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