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最美的相遇
中国西藏网讯 德格,这个地处四川省最西边的县城,没有“天府之国”“少不入川”的安逸,也没有“康巴故里”“情歌城”的浪漫,它深藏于青藏高原东南麓,从那传奇的历史发端,文化底蕴深厚,令世人注目。
图为清晨的德格县城。
金沙江从德格县域内流过,江的另一边就是西藏,一个更为广阔和壮美的地方,也是德格县城的缘起。相传公元7世纪末,藏王松赞干布的大臣噶尔东赞的后代避难到康区后,生活在金沙江一带。传至第30代时,该家族的传人索朗仁青为元朝帝师八思巴的膳食堪布,因其具有“四部十善”的品质,被元朝皇室赐名为“四德十格之大夫”。从此,索朗仁青即以“德格”作为家族名。之后该家族建起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土司之邦,以家族名命名地名,这便是德格。
图为清早来德格印经院转寺的群众。
冬季的德格,深藏于冰川雪峰之间锦衣夜行。我们翻山越岭,一路颠簸,不为朝拜,只能贴近你不语自华的文化气息;我们常常驻留,一再凝神,不为观望,只能感受你胸藏锦绣的魅力。生存在大城市钢筋混泥土的丛林中,我们习惯了追求效率与便捷,随着时代发展,在回望传统时,我们却更加怀念和珍惜真正的匠心工艺。在德格印经院,我们与这样的工艺相遇。
图为德格印经院的古老经板。
德格印经院被誉为藏民族文化的宝库,收藏了32万多块木刻经板,是全世界藏文木刻印板保存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印经院。印经院的经版选用红桦木为原材料,微火烤脱水后在畜粪堆沤数月,再取出水煮,烘干,刨平,然后才能在上面雕刻文字或图画。红桦木经火熏、粪池、水煮、烘晒、刨光等工序后,可几百年不变形,最宜用来雕刻。校改无误的印版放在酥油中浸泡一天,取出晒干,再用一种叫“苏巴”的草根熬水刷在经板上,作为防蛀的药水。晾干后,一块成品印版才算完工。
图为印经院的经板墙。
想象着,木香,墨香和藏香、酥油的味道混合的暗香中,一行又一行古老而吉祥的文字从斑驳的经版和泛黄的纸张之间翩然跃出。想象着,忙碌的雕刻工匠怀着庄重而虔诚的心,以他们固执的大脑和灵活的手指重复着几百年前先辈的技艺,亦将这份匠心薪火相传。其实,我们也一样固执,固执地寻找着心中真正能被称为“美”的东西。
图为印经院房顶的镏金孔雀。
印经院南侧房顶的一对镏金孔雀塑像,是当年清政府为表彰德格土司创建印经院而特赐的。站在金孔雀的位置眺望前方,山坡上的房屋层层叠叠,经幡在清风中向我们唱诵祝福,雪山在向我们微笑颔首,我们亦在此地找到了自己心中的珍贵和美好。(中国西藏网 记者/易文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兼容并蓄 文化融合 这座皇家寺院讲述传承千年的秘密
萧梁时代,栖霞山是皇帝瞩目的佛教圣地,直至南陈时代,栖霞山仍是当时统治阶级崇佛论道的重要场所。栖霞寺成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中著名寺庙。[详细] -
印经院:映射着德格悠远的历史文化
11月22日,由中国西藏杂志社主办的通讯员培训班40余名学员来到德格——康巴文化的发祥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