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黄金面具 揭“一带一路”大格局对西藏文化的影响
中国西藏网讯“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日前正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行。来自大昭寺、布达拉宫的珍贵文物在这里展出。其中,一具出土于西藏阿里地区的神秘黄金面具颇受关注。
图为阿里札达县曲踏墓地出土的黄金面具
这具距今约2000年至1800年的黄金面具由冠部、面部及丝绸附属品三部分组成。冠部錾刻三座祭坛及走兽图腾,广泛存在于当时欧亚大陆随葬品中;面部黄金薄如纸片,五官清晰,千年后仍能感觉到打造面具匠人高超的技艺;附属丝绸为平纹经锦,是汉地特有丝绸技艺。
那么问题就来了:西藏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空气稀薄,用现代人的眼光看,阿里就像宇宙中的孤岛,辽阔而荒无人烟。这里为何会有如此精美的黄金面具?面具上的图腾又代表了什么?仅为中原汉地所产的珍贵丝织物,又为何能作为面具附属品一同出土?解开这些谜团,要从丝绸之路说起。
在黄金面具出土前,传统观点都认为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途径河西走廊入新疆一路向西,似乎是绕着青藏高原走的。但这具黄金面具背后的丝绸以及后来在阿里地区的考古发现,证明了西藏特别是阿里地区,曾在公元2世纪左右被“丝路”效应所辐射。这种辐射可以说影响了后来青藏高原的文明进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仝涛博士常年在阿里地区从事考古工作。从他参与发掘的墓葬中出土的文物看来,他有理由相信,古时候青藏高原并不是“丝绸之路”不可逾越的屏障,也并非像现在地理特征那样,是被人类隔绝的“孤独第三级”。相反,以阿里为中心的古象雄王国,也就是今天西藏的西部很有可能是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大都市”。
2012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对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进行了大规模测绘和发掘工作,在故如甲木墓地、曲踏墓地出土了大量的丝绸、黄金面具、茶叶、陶器、梳子、铜镜等物,生动地展示了2000多年前象雄作为中亚、南亚和汉地文化交汇点,其文化的高度发达。
与黄金面具共同出土的“王侯文织锦”也证明了丝绸之路的确延伸进了青藏高原。不仅如此,美国考古学家在尼泊尔木斯塘地区发现的丝绸残片,还证明了高寒山地并没有阻断藏族先民与外部的交往,还将汉地的丝绸远隔数千里传送至尼泊尔等喜马拉雅山地。
梳理青藏高原的历史脉络,藏文明和藏民族的形成定型于7-9世纪建立的吐蕃王朝,其表现形式是由松赞干布所在的雅砻部落逐渐征服其他族群的过程。在征服象雄部落后,象雄文化融入并最终成为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当吐蕃统一青藏高原后,彻底打通了唐朝和中亚的交通要道。中原、中亚、波斯、印度灿烂的文化相继在这里激情碰撞,与藏族本土文化交织融合,形成了今天独具魅力的藏文化。而后,汉藏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又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藏文化也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丝绸之路对于青藏高原文化进程的影响,正是丝绸之路包容互鉴精神的生动反映,也是今天在“一带一路”倡议发出后,西藏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渊源与传统。(中国西藏网 记者/宋家丽)
-
郑堆:西藏文化之旅从这里开始
郑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他不但潜心孤诣地从事藏学研究,还曾多次带领中国藏学家代表团赴欧美等地展开学术交流。对于普罗大众而言,郑堆先生最近出版《这里是西藏》一书更不啻一道西藏文化的精致美味。[详细] -
宋协伟:西藏的文化魅力可以震撼全球
在西藏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创意西藏”特邀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教授到圣城拉萨,就西藏文化产业和未来城市产业布局及建设发展举办讲座,为西藏广大年轻的创业者们注入了新的思维模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