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羊羊”过冬记
太阳落山,丹增家的羊从草场赶回棚圈(12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西藏那曲市尼玛县俄久乡地处藏北羌塘草原腹地,平均海拔5000多米。俄久乡马迁村21岁的姑娘丹增在草原上放牧着380多只羊。
尽管近期这里一直刮着九级以上的大风,夜晚的气温接近零下20摄氏度,但是丹增一点儿也不为羊儿们的保暖问题担心,因为它们已经住上了政府出资建设的现代化棚圈,防风御寒的能力有了极大提高,她的羊在冬季的高原上成了名副其实的“暖羊羊”。
羌塘草原传统的羊圈由泥砖垒成,上方敞口,只能防范野兽侵害,没有保暖功能,羊群夜间只能蜷在一起取暖。冬季日常会有老弱羊只被冻死,一旦遭遇极端风雪天气,更会有大批羊只死亡。
自“十二五”末以来,西藏自治区在牧区持续投资进行高寒棚圈建设,提高畜牧业防灾抗灾能力。这些新棚圈以砖混结构为主,上覆保温棚顶,有些还配套水井、饲草料仓库和木工用房等设施。仅尼玛县“十三五”以来就建设了1793座这种新棚圈,使全县的牲畜死亡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
除了严寒,现在的藏北牧区也不再惧怕大雪覆盖草场,牲畜断了饲料。如今牧区从家庭到乡镇再到县市各级都有充足的人工种植饲草储备,“暖羊羊”可以安全过冬了。
丹增在牧场上放羊(12月18日摄)。新华社发(旦增努布摄)
丹增在牧场上放羊(12月18日摄)。新华社发(旦增努布摄)
太阳落山,丹增的妹妹、4岁的拉姆卓玛奔向牧归的羊群(12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太阳落山,丹增赶着羊回圈(12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太阳落山,丹增赶着羊回圈(12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太阳落山,丹增家的羊从草场赶回棚圈(12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文博 摄
太阳落山,丹增家的羊从草场赶回棚圈(无人机照片,12月18日摄)。新华社发(旦增努布摄)
太阳落山,丹增家的羊回到棚圈。其中左侧蓝顶的是去年新盖的封闭式棚圈,右侧是传统的敞开式羊圈(无人机照片,12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尼玛县副县长姚鹏(右)和乡农牧专干索朗格桑在俄久乡农牧业防抗灾物资储备库里盘点物资库存(12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文博 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墨脱通车十年:背夫和大学生的“选择”与“机会”
次仁旺加背夫“下岗”第二年,墨脱县官方便为玛迪村实施了“民房改造”项目,每户家庭象征性出资一部分,大家入住了新居。[详细] -
2023年西藏译制完成108部藏语影片
2023年西藏自治区民族语译制电影研讨会暨影片评优和业务培训活动19日在拉萨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