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2023年那曲恰青赛马节十一县文艺调演舞蹈比赛观感

发布时间:2023-11-07 09:43:00来源: 西藏日报

  今年那曲恰青赛马节,除了赛马外,还有长跑比赛、物交会、非遗文化展示等活动,期间,那曲市十一县艺术团参加文艺调演舞蹈比赛,带来了各县独具风格的、反映现实生活的22个优秀舞蹈节目。这些舞蹈节目以那曲市各地传统民间舞蹈为元素,创造性转化为反映新时代那曲市各县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深刻变革,其中有反映那曲市农牧民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舞蹈作品;有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在世界屋脊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努力拼搏,展现那曲新形象的作品;更有反映那曲市人民在党的关怀下,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党恩、歌颂党的舞蹈作品。这些舞蹈艺术作品充分展示了那曲草原的风土人情和民风民俗,在展现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同时,也检验了各县艺术团的编创能力和舞蹈表演能力。

  舞蹈是与人类最早结伴的艺术形式之一,历史上,歌舞伴随着藏民族在西藏高原上发展,由于那曲独特的高海拔自然生态环境和生产劳动习俗,这里的人们对歌舞有着深厚独特的情感。生活虽苦,但在歌舞的陪伴下,这里的人们在精神上始终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动力,同时,歌舞也丰富了农牧民的文化生活,每当夜幕降临,各放牧点归来的人们就会聚在一起,哪怕不到10人,也要开始一天中最开心的歌舞表演,人数多少并不会影响他们表演歌舞的热情,从“打开歌门”唱到今天,从“世界的形成”舞到当下,一跳就跳到下半夜,直至天亮也意犹未尽。

  20世纪70年代初,我带着学生到当时的当雄县宁中区开门办学。夜幕降临,就见农牧民慢慢聚集到我们驻地外的大草原上,开始他们一天中最幸福的歌舞时刻,人数不多,四五名女生和五六名男生,他们热情的“多罗”歌舞,跳到很晚很晚。第二天我们刚起床,他们又开始唱起挤奶歌。

  歌舞是农牧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文化活动,也是他们生活中最珍贵的伴侣,因此,广大农牧民群众依据各自居住的地域形态和生产劳动,创作了符合自己审美特点的各种舞蹈动律、舞姿,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不同放牧点或村庄的牧民舞蹈从动作幅度、跺脚力度、双手腰腿及身体的变化各有所不同,这也形成了牧区各地不同风格的歌舞。

  今年那曲恰青赛马节文艺汇演舞蹈比赛的主题为“乡村振兴,那曲奋进”,各县艺术团创作的舞蹈节目,也紧紧围绕着这个主题,突出了振兴和奋进。

  当代舞台舞蹈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包括舞蹈表现的内容、音乐、舞蹈动作、舞台运用、服装设计等等,可喜的是 22个舞蹈节目没有停留在民间原始歌舞的层面上,而是大胆运用优秀传统歌舞的素材,依据当代舞蹈学原理,在创作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其创作手法上继承了西藏有舞台舞蹈艺术以来的优秀传统,还吸纳了大量当下区内外舞蹈创作中的经验和新的创作理念,同时,又结合了那曲市各县艺术团的实际,创作出很多优秀的歌舞节目,其中有以劳动致富为题材的《挖人参果》《虫草舞》《挖虫草》《打阿嘎》等。这种舞蹈具有浓烈的那曲特色,挖虫草是那曲农牧民每年最重要的一项劳动,而虫草、人参果药用价值高,挖虫草、人参果是该地区农牧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也反映了群众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以上舞蹈的基本动律没有停留在原始的挖虫草的劳动动律上,而是大胆创作,舞台上的挖虫草舞蹈动律,是劳动动律而不是趴在地上挖虫草的动作,他们把挖虫草的劳动场景完全艺术化,不但让人们看懂了,而且给人以美感,把人们内心深处通过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表现得淋漓尽致。始终以牧区舞蹈中的身体韵律为基本动律要素,借助夸张的劳动动律,给观众留下了新时代、新舞蹈带来的快感和艺术享受。如《阿达拉姆服饰》《胜美梅萨》《阿切与天线帽》等舞蹈,在展示新时代牧民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渴望创新自己的服饰,从而歌颂美好的生活和坚持守正创新的决心。其艺术表现手法又有一定创新思维,特别是《阿达拉姆服饰》,把新时代牧女追求美和新生活的愿望展现了出来,使整个舞蹈在艺术形象、动作韵律、服装设计、音乐展示及舞台调动方面,都充满了新鲜感,能够让观众通过舞蹈看到奋进中的那曲。

  本人较长时间没有到过那曲,对那曲的认知还停留在过去,这次到那曲,给我的感觉是变化大、发展快。特别是观看了十一县艺术团的节目,发现大多数演员接受过比较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多数演员的动作表达能力、表现水平都比较到位,专业化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如《阿爸送我去当兵》这一节目,充分反映农牧民的日子富裕了,但没有忘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积极为强边固边作贡献;《野牦牛》舞蹈表现农牧民面对艰苦的大自然所表现出来的奋斗精神。每个节目的舞蹈语言都是牧区自己的,每一个舞蹈都充分表达着农牧民的情感,特别是《阿达拉姆服饰》,从服装设计、动作造型、风趣的表演、艺术的想象以及整体结构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可以看出编导的艺术构思、想象空间非常丰富,演员的表演能力和表达水平也非常到位,是一部比较完美的作品。

  当然,每个节目还有不少加工的余地,如《挖虫草》,整个舞蹈很完整也很美,但从保护自然生态角度看,生活中挖虫草要将挖出的草皮碾压一遍,使草皮保持原样,如果能在舞蹈中巧妙体现双脚碾压的动作,可能会更完整。又比如《阿达拉姆服饰》,动作的连贯性很重要,若能将身体、双手以及身体其他各部位连贯运用,其艺术效果可能会更完美。

  本次比赛在广场舞台上展现,把一个纯洁的舞蹈展现给了观众,能让演员从服饰的佩戴、场景的处理、人物的塑造和表演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

  一部作品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作品本身的艺术质量,以及如何让观众看懂并喜欢这个节目,发挥这个作品的社会效益,是我们创作的根本目的,本次那曲市舞蹈比赛也验证了这个道理。

  舞蹈是人体的艺术,更是心灵的艺术。 18军进藏后,用“谐”为元素创作的新舞蹈在西藏各地得到了传播,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这一舞蹈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交往交融中产生的,使舞蹈《洗衣歌》《丰收之夜》等在全国享有盛名。今天的西藏,已经有了自治区、市、县以及村级的各种艺术团队,他们继承藏族优秀传统舞蹈,为丰富中华舞蹈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优秀的成果正是对“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诠释。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