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汇款单上的亲情

发布时间:2023-05-23 10:35:00来源: 西藏日报

  1975年,我去修墨脱公路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加上津贴是45元,放眼全国已经算是高工资了。我们住在嘎隆山以南的墨脱县境内,山高路远,无车通行,不便于每月正常进行财务分配,只派了一名老会计给大家造工资表。买日用品,全部用饭折子结算,没有现金支付,钱是放在账上的,等到冰雪消融可以翻山去扎木时,才能兑换现金。领到现金后,简直心花怒放。包里有钱了,如何分配?精神和物质都需要保证,当然是先购物、购书,剩余的拿出三分之一邮寄给母亲。等收到汇款回执单,心中非常自豪,自己能挣钱了,还能有节余帮补家用。

  事实上,参加工作的前两年,我表现的孝心真是让母亲高兴,说我有出息,每封信总是以鼓励的话作为结尾,算是对我的嘉奖。但是,当我转正以后,渐渐地发现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加上不会精打细算,朋友又多,花钱请客的时候不少,常常入不敷出。我每月向好友借款,等到积雪融化翻过山到扎木,在财务上领到现金后再还款,还完款购完所需物品,能支配的钱所剩无几,再想给母亲多寄点钱,真是太难了。

  我工作的前十年,基本上属于月光族,三十岁左右还一穷二白,对于古人常说的“晴带雨伞,饱带干粮”“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的经验体会不多。单身的日子过得惬意自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根本就无存钱观念。

  那时正是票证兴起的年代,买家电、自行车和电视,数量是分到单位的。单位人多票少,只有以抓阄的方式公平分配。我抓到过一两次,但是囊中羞涩,白白放弃了机会,更别说有余钱汇给母亲。后来,我的工资有所增加,想买一台电视还是缺钱,只能在财务上提前借款买,然后每月再扣还。

  我的青春期都在高海拔地区劳作,正值长身体之际,由于吃不到新鲜的果蔬,成天总觉得饥饿,买来的罐头我专吃瘦的,肥油倒掉。母亲听到这消息,来信狠狠地训斥我:“古训有‘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比水推沙。’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吃不饱饭,你倒掉的也许够饿肚子的人吃一天。我出生富家,都不敢像你这般奢侈浪费。你如果在我身边,免不了用黄荆棍子管教你,看你还敢浪费成性!”

  想想养育我长大的母亲,活得实在不易,为了照顾生病八年的丈夫,省吃俭用一生辛劳,放弃了自己的写作爱好,带着父亲北上南下就医。为了节约诊费,她每日为父亲按摩扎针、洗浴缝补,在病房守护动过手术的父亲,付出的牺牲何其多啊!她疲惫的身影、憔悴的面容,让我很难与她15岁参军、风华正茂时徒步走到拉萨的形象联系起来。但那种过雪山草地的坚韧,站在丹达山上顶风攀爬的毅力,又是如此生动鲜活地凸现在眼前。她在和命运拼搏,和时间赛跑,为父亲病愈殚精竭虑,为家庭圆满含辛茹苦。而当时的我实在没法帮她分担,以致对母亲的敬仰饱含了更多愧疚,久而积累变成心痛,就想着自己有一天能挣钱了好好报答她。这样简单的愿望,都因为我不会精打细算过日子,成了好多年的空想。

  父亲在我参加工作的第三年去世了。盛年的母亲,在脱离哀伤后,换了工作,搬进了中心城区,全力以赴开始研究自己喜欢的藏族民间文学。这个时候的我,已经能够余下一点钱逢年过节寄一些回家,毕竟父亲生病时,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我不能再让母亲过拮据的生活。

  内调回去之前,我整理物品时,那些汇款单散乱在书页间、抽屉里、床垫下、沙发下和盒子里,收集起来有两指肚厚,上面的日期横跨十多年,每单数量从几十元到几百元,统计了一下数目,心中一阵欣慰,虽无助于兴家,但行动上无愧于对母亲的敬爱。

  而今母亲健在,我们经常聊起汇款那些事,她呵呵地笑着说:“我哪能随便用你寄来的钱,都帮你保存着了,万一哪天你失业了,妈用这些钱养活你。”

  我呆呆地望着母亲,心里又悲又感动。想想她平时生活得节俭朴素,不舍得为自己多花一分钱,心思都用在儿女身上,我心头酸涩,眼泪滴落了下来。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那一刻,我遇见了卓玛

    他告诉我,组织上派我来大学进修,就要把大学里的知识学到手,实现人生价值,建设美丽西藏。[详细]
  •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这些年来,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一直有林芝森林消防支队的消防员在负重前行,他们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守护神”。洛桑顿珠这个水泵灭火小组12人,他们在70—80度的陡坡上,铺设管带灭火,把山脚下的水源引到了山上的火线。[详细]
  • 那些年,我在西藏

    我16岁那年到了西藏波密的扎木,从事修建扎木至墨脱公路的工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