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日喀则江孜县做好供需对接,推动农牧民转移就业

发布时间:2023-02-15 09:52:00来源: 西藏日报


图为江孜县重孜乡努康村群众正抢抓农闲时间,参加钢筋工培训。 记者 陈林 摄

  就业是民生之本,连着千家万户,关乎民生冷暖。

  藏历新年临近,日喀则市江孜县重孜乡努康村120名当地农牧民群众正抢抓农闲时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组织的钢筋工培训,待培训结束取得资格证后,所有学员将通过劳务合作社以派遣方式实现就近就便就业。

  这就是江孜县“订单式”+“点对点”转移农牧民就业工作模式。

  2022年,江孜县创新工作模式,精准施策,通过“点对点”输送一批、产业发展吸纳一批、项目建设承载一批、能人带动转移一批等多种方式,抓实、抓好、抓细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截至2022年底,实现转移就业24978人、创收3.1亿元、组织化输出15373人、区外转移就业152人。

  江孜是西藏的人口大县,如何更好帮助农牧民转移就业,从而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是江孜县委、县政府面临的难题。

  为此,江孜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三级书记主抓”工作机制,进一步调整充实以县委书记为组长、政府县长为常务副组长的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立工作专班,形成层层有人抓、有人管的工作局面。

  同时,通过定期召开转移就业月度、季度、年度工作推进会,及时分析就业形势、完善帮扶举措、补齐工作短板,有力营造转移就业工作浓厚氛围。

  在转移就业过程中,江孜县发现农牧民缺乏技能是个短板。

  江孜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次旦多吉介绍说,我们按照“企业需要什么人、我们培养什么人”的要求,在全面了解农牧民技能培训意愿和企业用工岗位需求后,充实调整培训计划,确保做到哪里有需求,课堂就开到哪里;哪里有产业,培训就办到哪里,努力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据统计,仅2022年,江孜县通过“订单定岗式”培训,就累计为1980名农牧民提供技能培训,培训涉及挂毯编织、钢筋工、缝纫工、会计、创业、畜禽养殖、烹调、装载挖机等方面。

  政府搭台,群众唱戏,但群众的戏唱得好不好,关键要看政府的措施精不精准。

  为推动农牧民转移就业实现组织化、精准化,江孜县创新“政府主导+企业运作+专合参与+人社组织”“培训学校+劳务输出合作社+集体施工队+农牧民”“点对点”“一站式”转移就业工作模式,深入挖掘劳务合作社、劳务派遣公司的劳务吸纳作用,积极引导劳务派遣机构主动协调用人单位,组织开展转移就业精准服务。

  2022年,协同宗城劳务派遣公司主动对接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实现组织化转移就业380余人;协同雪域阳光劳务派遣公司和杰卡尔孜劳务派遣公司,实现那曲和阿里跨市地转移就业100余人;坚持将项目用工作为农牧民转移就业的关键渠道,通过“组团式”劳务输出吸纳本地劳务用工1000余人。

  此外,江孜县还通过政府组织、主动输送、生活关怀和劳动维权四种方式,组织人社、工会、劳务派遣公司前往组织化输出地看望慰问江孜劳务人员,用工结束后主动对接民工工资,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氛围。

  江孜县江热乡班久伦布村村民塔杰通过组织化转移就业,参加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挣到26000多元工资。塔杰说:“有党和政府带着我们干,工资有保障,我们感到既放心又开心,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持续推动珍贵古籍修复和数字化利用

    自2015年成立以来,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藏文古籍修复中心”已完成墨竹工卡县芒热寺传世破损古籍、隆子县白嘎寺出土古籍和巴青县布拉寺国家珍贵古籍苯教《甘珠尔》共5千余叶藏文古籍修复。[详细]
  • 昌都市精准发力护航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昌都市坚持把转作风抓落实贯穿推动“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全过程,树立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新风气,汇聚了推动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区前列的磅礴力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