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山南市税务部门落实落细新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纾困解难出实招 惠企利民促发展

发布时间:2022-12-20 10:03:00来源: 西藏日报

  “该享受的政策我们都享受到了,特别是6月份收到的增值税留抵退税资金740余万元,极大缓解了公司资金压力!”在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第十五督查组了解山南企业是否享受到国家出台的各项税费支持政策时,山南市桑日县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茂新说。

  今年以来,山南市税务部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简称“退减免降缓”),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税费服务,加快惠企政策兑现,持续为市场主体减负激活力、纾困添动能,提振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后劲。

  退税:普惠发力

  “上半年,我们收到退税款3.14亿元,这笔资金不仅降低了公司融资成本,还推动了项目建设。”华电西藏能源有限公司大古水电分公司负责人晏国顺表示。

  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中,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是“重头戏”。山南市税务部门运用税收大数据提前摸清底数,精准定向“投递”政策,多举措辅导企业申请办理留抵退税,持续推动政策从落地实施向纵深覆盖。

  为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山南市税务部门启动事前预审程序,缩短退税流程初审、复审时间等,积极辅导小微企业快速办理留抵退税,以退税“资金活水”盘活市场“基本盘”,确保留抵退税“真金白银”第一时间精准高效直达市场主体“口袋”。在重点行业方面,山南市税务部门搭建清洁能源行业税企交流平台,编写发放《建设幸福家园——清洁能源税收政策汇编》和《2022年新的退税减税降费政策解读及一问一答》口袋书,让税收优惠政策家喻户晓,助力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减困:释放红利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订单减少,资金周转困难,幸好有‘六税两费’减免政策,光我们公司就减免了25万元税费。同时还要感谢税务部门工作人员耐心周到的服务。”谈起公司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时的情形,西藏清匠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法人李俊的话语里充满了感激。

  “六税两费”减征范围再扩大使小微企业负担进一步减轻。山南市税务部门坚持“线上+线下”“靶向精细服务+政策精准滴灌”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以多元化、个性化定制服务,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利用电子税务局推广“红利账单功能”,依托金税三期和发票电子底账系统,深挖税收大数据,多维度统计分析,实时生成个性化、分税种红利账单,帮助企业算好减负账、收益账、发展账。积极开展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情况及需求调研活动,与“山南洛珠众创中心”合作,分行业、分规模精准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免税:激发活力

  “税务部门多次派业务骨干为我们宣讲优惠政策,辅导纳税申报,办理税费减免等,去年合作社光茶叶的销售额就近250万元。我们要利用好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努力提高产量,扩大销售额,把茶叶卖到区外市场。”错那县勒乡茶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罗布次仁说。

  小规模纳税人是最广泛、抗风险能力最弱的市场主体。山南市税务部门紧盯免税政策落地,搭建“雅砻e税”税企互动平台,开设线上“云课堂”,借助“云端直播”组织专题培训,向纳税人“云讲解”免税政策,活跃市场主体,助力实现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山南市税务部门设置优惠政策落实咨询服务专岗,设立留抵退税急速办理业务专线,为服务行业提供“输血式”纾困支持。1至9月,全市落实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及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合计减免900万元。

  降负:缓解压力

  “由于近段时间订单减少,公司资金压力较大,感谢税务部门的好政策,降低了失业、工伤保险费率,减少了公司支出,非常及时。”前来办理业务的雅砻天然饮品有限公司财务人员扎西顿珠说。

  为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加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力度,山南市税务部门推出“金牌导税员”服务,及时受理、解答缴费人提出的社保非税咨询,落实首问负责制。发挥“百名青年志愿服务突击队山南分队”和“格桑花宣传团”等志愿服务团队作用,开展降费减负“大宣传、大走访”活动,助力更多小微企业减轻额外负担,扩大政策释放红利覆盖面。

  缓缴:积蓄后劲

  “疫情期间,我们在税企互动平台上收到了关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继续缓缴税款的政策礼包,相当于国家为我们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西藏福坤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旺庆办理了698万元缓缴税款业务后高兴地说。

  山南市税务部门推行“学、选、宣、需、行”工作法,积极对接市人社部门,建立缓缴社保费用工作联络机制,以精准高效的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和纾困解难,为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山南市税务部门还采用“线上服务为主、服务专员兜底”的纳税服务模式,针对企业特点及业务需求,开展“网格化”精准辅导、远程帮办等服务,确保缓税政策红利通过网络高效便捷普惠企业。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