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巡边人:“守护边疆一辈子”的承诺
中外记者见面会现场。右二为格桑旦增。 黄钰钦 摄
麦色皮肤、体格健壮,笑容里透着和蔼,这是格桑旦增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在他的家乡西藏错那县勒门巴民族乡,今年52岁的格桑旦增还有两个广为人知的身份。他既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门巴戏的传承人,也是一名巡边戍边超过38年的基层公务员。
8月3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5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分享经历感受,格桑旦增就是其中之一。
格桑旦增的家乡勒门巴民族乡,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错那县西南部的原始森林区,平均海拔2350米。那里气候温和湿润、氧气充足,是天然高原氧吧,也是门巴族的主要聚集地之一。
不仅如此,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勒门巴民族乡紧挨印度、不丹,也是中国重要的边境乡镇之一。面对眼前几十公里的巡边路,格桑旦增一走就是38年。
说起巡边的开始,格桑旦增直言是受到父亲次仁旦增的影响。“当年,我的父亲是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当牛做马。西藏解放以后,在党的好政策下,父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还担任了民族乡党支部书记,带领大家巡边守边、建设家乡。”格桑旦增回忆说。
从13岁那年起,格桑旦增就跟着父亲放牧守边。父亲最常说的话就是护好牧场、守好国土,那时格桑旦增还小,但守护国土的信念却在心里扎下了根。
“这条路,从前父亲走,如今换我们接着走。”格桑旦增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38年来,这位门巴族“硬汉”在巡边路上遇到的困难不断:45公里的路全靠步行,爬雪山、过泥滩、踩雪地,有时候一走就是几周,一连几天都在野外过夜……
“我们乡动植物资源丰富、地形复杂,这些年大家被蛇咬伤和跟野猪正面较量的事也不在少数。”格桑旦增笑言。
尽管如此,格桑旦增始终恪守“守护边疆一辈子”的承诺,从未想过放弃巡边守边,仍坚持每年徒步巡边600公里、200次以上。如今,他的女儿次仁旺姆以及乡里18岁至65岁的民众,也都积极参与巡边守边工作。守护好祖国疆域的每一寸土地,依旧是这一家三代巡边人郑重的诺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谢继胜:五色飘扬的风马,保存着什么汉藏交流的印记?
吐蕃控制敦煌近70年,敦煌画幡作为一种绘画式样传入青藏地区西部及中部。[详细] -
拉萨民众“云”过雪顿节 祈愿“疫”路平安
8月27日是藏历六月三十日,一连7天的藏族传统节日雪顿节由此开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西藏当地民众今年通过社交媒体在“云端”过节,互道祝福,祈愿疫情早日结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