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

发布时间:2022-05-30 10:37:00来源: 西藏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围绕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提出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努力做到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国前列。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安排,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依托,以思想与共、休戚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为路径,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实现思想与共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也是西藏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思想基础和动力源泉。要坚持把文化认同作为深层次认同,作为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推动各民族团结一心、凝聚一体。

  不断增强“五个认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各民族在开拓国土疆域、创造中华民族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亲自为西藏发展把舵定向,多次对西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党的号召力、祖国的向心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增强。要立足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实际,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学习内容,依托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基层党组织等力量,大力实施“五个认同”增进工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寺庙、进部队、进村居、进社区,引导全区各族群众进一步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盛开在西藏大地,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思想基础。

  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也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灵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心聚魂、强筋健体。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团结进步中的思想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转化为全区各族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教育引导全区各族干部群众自觉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过程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依托西藏和平解放、自治区成立、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举办“升国旗·唱国歌”“最美家庭”“大手牵小手”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讲好同一种语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文化的意义载体,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基石。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宪法规定的责任,是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长久之策。要紧紧依托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三包”、“三进两联一交友”等平台,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村村通、线上线下多媒体等作用,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积极开展“同写规范字、同讲普通话”活动,实现各民族在使用同一种语言过程中促进思想交流、文化交融,让各民族群众交流无障碍、沟通零差距。

  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实现休戚与共

  明确奋斗目标的团结是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的奋斗才是有力的奋斗。要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民族团结创建活动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是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描绘最大同心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着力推进“四个创建”,努力做到“四个走在前列”。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建活动,积极推动形成互嵌式社会结构,让各族群众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环节中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要依托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学校企业、机关单位、家庭社区等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各族群众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亲相爱、共同成长的融洽氛围。要在全社会弘扬崇尚团结、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引领各族群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让民族团结成为新风尚、新潮流。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关键看乡村,重点在农牧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农牧区的重点战略任务,也是推动农牧区群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抓手。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民族团结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布局、一体推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推动民族团结,在民族团结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乡村美、农民富、人际和、社会治。

  推动社会民生各项事业。民生,一头连着民心、一头牵着党心。要坚持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充分尊重群众自身意愿的前提下,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教育、医疗、文化、科技、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做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群众在保障和改善民生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公平公正,让各族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美、越过越兴旺、越过越有滋味。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荣辱与共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让各族群众共建共享发展成果,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是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导向。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物质与精神、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效率与公平、保护传统与创新发展的关系,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在共同团结奋斗中推动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融入新发展格局。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有着极其重要的区位优势。历史经验表明,封闭必然带来落后,开放才能带来进步。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条件下,西藏要借助“一带一路”和对口援藏契机,深度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加大同兄弟省区市和南亚邻国交往交流、共同合作的力度,实现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西藏贡献。

  发展民族特色产业。经济因产业而强,产业因特色而优。西藏集独特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于一体,具备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要紧紧依托独特资源优势,大力打造“藏字号”特色品牌,采取“东部企业+西藏资源”“东部市场+西藏品牌”等模式,大力发展民族手工业、农牧业、文化旅游业、清洁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在把资源价值转化为经济产值过程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体化为一件件民族特色产品,为民族特色产业打上民族融合的特色标签。

  打造边疆铜墙铁壁,实现命运与共

  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基础。在西藏,维护社会稳定是硬任务和第一责任。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及时排除各种影响安全稳定的隐患,打造维护民族团结的铜墙铁壁和确保国家安全的坚强堡垒。

  增强国门意识。西藏是中国对外展示综合国力、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要大力弘扬爱国守边精神,大力宣传卓嘎、央宗姐妹的先进事迹,引导边境群众积极主动融入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在自力更生、兴边守土、固边护国、光耀祖国中不断增强国家意识、国防意识、国门意识,让“生于华夏、何其有幸”成为边境群众的主流思想,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

  畅通团结渠道。西藏边境县居住着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夏尔巴人、僜人等,大部分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地形复杂、自然灾害频发,群众困难和困难群众较多。要想边境群众之所想、急边境群众之所急,不断改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保护边境生态环境,确保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深深扎根边境一线。要通过军民融合、易地搬迁、民族交融等方式,畅通边境民族团结渠道,不断壮大边境有生力量,形成有家有业有责任的守边护边强大群体。

  提升斗争能力。西藏边境沿线处于保卫国土、对敌斗争的前沿,形势严峻复杂。要教育边境群众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引导边境群众发扬斗争精神,练就“七十二般变化”斗争本领,成为保家卫国的战斗员。要鼓励边境群众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有力践行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确保边境安全、大局安全、国家安全。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