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两处仰韶文化聚落遗址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国家文物局1日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甘肃庆阳南佐遗址、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入选。
图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境内的南佐遗址地貌。(资料图) 甘肃省文物局供图
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当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甘肃将以这两处遗址为重点,统筹考古力量强化科技考古,联合国内一些顶尖学术机构,把甘肃史前一些重要遗址、特别是仰韶文化遗址,从中华文明整个发展中进行统筹研究,来奠定、厘清其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价值及其文化序列。
图为南佐遗址出土的彩陶罐。(资料图) 甘肃省文物局供图
马玉萍说,当日甘肃进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两处遗址,都是史前仰韶文化类型,仰韶文化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中华文明的主体部分,甘肃发现仰韶文化遗址比较多,但过去由于人员力量相对薄弱,除大地湾遗址在考古界有比较重大的影响外,其他遗址未大规模考古发掘,所以没有引起更大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建业介绍说,南佐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是一处仰韶文化大型聚落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1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遗址开展了考古工作。考古调查初步判断南佐遗址面积约600万平方米,年代距今5200年至4600年。
图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境内的圪垯川遗址史家类型时期大型环壕聚落布局。(资料图) 甘肃省文物局供图
南佐遗址考古发现了主次分明的“宫殿区”和大型宫殿式建筑,初步了解了一座大型夯土台及其壕沟的结构和三重环壕大型聚落遗址的范围和结构,并出土了白色堆纹陶、白衣陶、白陶、黑陶、朱砂彩绘陶,大型彩陶罐、带塞盖喇叭口平底彩陶瓶等大量祭器或礼器。
“这些遗存均具有浓厚的祭祀和礼仪色彩,显示出南佐遗址当为探索早期中华文明的关键性核心遗址之一。”韩建业表示,南佐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当时陇东地区已进入早期国家或文明社会。对于客观认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尤其是陇东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地位,对于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圪垯川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一处仰韶文化史家类型聚落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0年至2021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开展考古勘探发掘工作。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陈国科介绍说,圪垯川遗址出土大量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陶器以彩陶为主,包括尖底瓶、平底钵、葫芦瓶等,还发现一件玉权杖首。炭化植物遗存鉴定以粟黍为主,且以黍为多。动物骨骼遗存鉴定主要为家养动物猪、狗和野生动物鹿、狍等。
图为圪垯川遗址出土的器物组合。(资料图) 甘肃省文物局供图
陈国科表示,圪垯川遗址是黄河流域目前发现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仰韶文化早期聚落之一。是陇西黄土高原继大地湾遗址之后又一重要考古发现,代表了仰韶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证实本区域与关中和中原地区一样是仰韶文化的又一中心,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陈国科认为,圪垯川遗址中史家类型大型粮仓及保存的粟黍遗存,对研究仰韶早期人群农业种植、农作物加工储藏技术、人类生业经济提供了实物资料,对探讨中国北方地区粟黍作物驯化后粟黍农业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跨越时空对话百年考古
展览现场的唐蕃古道电子地图、瞿昙寺(局部)三维展示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详细] -
民族特色彩绘上墙 为吉苏村增添风景
今年,拉萨市城关区娘热街道吉苏村对娘热乡小学对面约1000平方米的破旧墙面绘制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彩绘内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