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物数字化技术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
2021年1月29日,坐落于兰州的敦煌艺术馆内高保真复制壁画吸引民众参观。近日,经过提升改造的敦煌艺术馆重新开放。敦煌艺术馆展览内容有高保真莫高窟壁画、1:1复制洞窟、分层壁画立体再现、3D打印佛像雕塑、敦煌雕塑三维影像。 杨艳敏 摄
甘肃省文物局1月29日对外披露称,该省不断强化科技支撑文物科研成果丰硕,依托敦煌研究院的国家工程中心、科研基地及各类省级科研平台和重点实验室积极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古代壁画、土遗址保护和文物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全国文物保护领域,并逐渐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庆阳北石窟寺的管理单位,敦煌研究院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寺保护科研机构,多年来探索出一套完善的科学保护体系,辐射和带动重要文物保护利用事业的发展。
2019年1月23日,中国26家文博单位以“车尘马迹——丝绸之路的交通与交流”为主题,在甘肃省博物馆展出300件(套)精选文物,重现了古丝绸之路上由道路、绿洲和商业城邦组成的交通网络。(资料图) 丁思 摄
“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展现甘肃文物风采。”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在总结该省2020年文物事业发展时提出,甘肃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文化外交大局,以敦煌艺术、丝绸之路、彩陶艺术为特色推出多项文物精品外展,连续三届举办敦煌文博会主题文物展览、论坛影响深远。
马玉萍说,过于一年,甘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交流合作、开展文明对话,加强交流互鉴,做大做强敦煌学、简牍学等优势学科,文物保护科技创新成果广泛应用,甘肃古老、厚重、多元的文化魅力大放异彩。
与此同时,在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敦煌研究院还积极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制作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展现了“一带一路”两处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底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内涵。
对于甘肃2021年文物工作主要任务,马玉萍提出,要着力推动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发挥敦煌研究院国家、省级科研平台引领辐射作用,加强文物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好各类重点课题和研究项目,继续推进文化遗产领域国家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申报建设。推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加强“数字敦煌”建设,启动流散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回归工程,实施好国保单位及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重点项目。(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甘肃认定93家省级非遗工坊 文创产品乘"云端"焕生机
截至目前,甘肃省认定93家省级及以上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总共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2078人。[详细] -
甘肃拓展“互联网+”文博服务新业态:让文物“活起来”
2018年8月6日,通过数字化采集后打印展出的大幅高保真莫高窟复制壁画320窟“散花飞天”亮相敦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