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藏毯从阿佳这里走向海内外:“人只要勤劳,总会过上好日子”

左晓萌 发布时间:2020-06-16 13:47:00来源: 拉萨晚报

  “我做藏毯已经快20年了,做的毯子可以卖到全世界。人只要勤劳总会过上好日子。”39岁的藏毯工人格桑曲珍说。这些年,格桑曲珍编织的西藏古典藏毯,从拉萨城郊的一家手工藏毯厂走向海内外。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金珠西路的喀瓦坚藏毯厂,这个手工藏毯厂建立在一座宽大的藏式四合院里,一层是制作地毯的各个工作室和展厅,由于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地毯制作工作室就有七、八间。这里有26名本地工人,其中15名工人在这里工作20多年了,他们每人每月有5000元左右的工资。记者还未走进厂房,已经听到了工人敲打藏毯的声音和他们悠扬的歌声。宽大的厂房内,工人两人一组,在编织机前盘腿而坐,“穿杆结扣”。他们一次次将不同色号的毛线穿过编织杆,结扣,并不断梳理,然后把刚织好一层的羊毛线用力敲打紧实,这是手工藏毯独特的编织法,保证了毯子的密实、厚重与耐用。一块普通大小的藏毯要两名手工艺者用时一个月才能编织完成。

  格桑曲珍喜欢边做工边唱歌,她的嗓音动听,每当她的歌声响起,工人都会一起随声附唱。“我在这里做藏毯很长时间了,听说我做的毯子在很多国家都展出过,也参加过拍卖。有一条蓝色的藏毯让我印象深刻,毯子上面织满了白色的祥云。我很喜欢那条毯子。有次我们一起去过林卡,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蓝天、雪山、白云映入眼帘,我在放声歌唱时,灵感顿生,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组作品《尼拉姆》。我们用羊毛本色将毯子直接编织出来,希望通过藏毯,把西藏的大自然风光展示给世界。我来拉萨这些年,吃住都在这里,这是我的第二个家。有了这门手艺,生活过得很安稳。”格桑曲珍说。

  藏毯工人次仁旺姆也住在喀瓦坚藏毯厂,她家整洁温馨,桌子上的果盘摆满了糖块、水果。次仁旺姆说:“我在这边工作十几年了,孩子也在这里一天天长大,现在希望孩子好好上学,平平安安的。靠着自己的手艺,也能养活我和孩子,生活也越来越宽裕。”

  手工地毯纺织车间里唯一一位男士名叫坚才,是位聋哑人,他在喀瓦坚工作4年了,他手艺精湛、效率高,闲暇时会用手语跟大家交流,大家都能理解他表达的话,坚才还会经常和大家用手语开玩笑,语言障碍丝毫没有影响到工人们的感情。对于这些藏毯工人来说,从事一份体面、有价值的工作,获得公平的报酬,就是有尊严的生活。

  在仓库里整齐堆放着各色毛线,全部拥有自己的编号。这些毛线,全部由采剪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藏北草原羊毛制成,要经过梳绒,纺线,再用纯植物性的染料浸染,藏北羊毛制成的藏毯,色彩温和丰富,古朴的色彩、典雅的图案,浸透着人们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朴实愿望。这项古老手工技艺的独特魅力不仅吸引着一代代手工艺者们执着的坚守,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古老的藏毯也被赋予了新生命。如今藏毯在现代设计元素与传统手工技艺融合后,已经成为古藏文化传承和现代文明发展的载体。走过一排又一排编织机,这些匠人们坚守着“拉萨制造”,传统的手工藏毯编织技艺也在这里被唤醒。

  为了适应顾客的需要,喀瓦坚手工地毯设计出一些更适合现代人欣赏水平的藏毯样式。例如,近年来,喀瓦坚藏毯厂总经理王泽强搜罗了海内外博物馆的资料,遍访拉萨老手艺人,最终复原出四十款以“虎”为主题的西藏古典藏毯,这些凝聚了西藏文化历史的虎毯,刚加工出来40条,已经被顾客预定一空。

  “4月份,我们和内地一些商场、拍卖平台合作,将传统的线下预展转为线上直播间,观看人数却很多,互动体验和传播效率也很好。我们的藏毯也被拍卖出很好的价格。这种模式对于合作双方来讲都是一种突破。现在,精品藏毯更多的已经被看作为收藏品、艺术品,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与更多平台合,藏毯的线上交易大有可期。”王泽强说:“因为一条藏毯的定制时间超过两个月,所以现在我们订单量远远超过产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为了带动更多人通过藏毯产业就业,我们已经和西藏一家创业园区签订了协议,要建新厂,要培训更多愿意从事藏毯行业的工人。“

  据悉,目前西藏有藏毯生产重点企业10余家,近年来,西藏藏加大培育和扶持藏毯龙头企业,使得西藏的藏毯生产得到快速发展,不但壮大生产规模、改善生产条件,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技术和效益,使藏毯这一古老的工艺产品逐渐步入产业化发展道路。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