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非遗领域文化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西藏各级文化职能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工作相关精神,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以推动非遗领域文化扶贫工作助力精准扶贫。
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从2016年开始,西藏依托西藏大学艺术学院举办7期唐卡、雕塑、藏戏传承人群普及培训班。持续开展传承人群研修研习普及培训班,重点倾向贫困家庭劳动力,让传承人特别是贫困地区新生代传承人群增长知识,逐步培养成为本领域的领军人物,打造具有西藏特色的非遗品牌。
大力开展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西藏推动非遗融入当代生活,依托“文化遗产日”等节庆平台,举办“振兴传统工艺·西藏传统手工艺衍生品大赛”“匠心筑梦——西藏传统手工艺展”等展示和赛事活动,进一步促进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与衍生产品的开发,积极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参与生产性保护,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实现传承技艺与增收致富两手抓、两不误,全力提高贫困群众的实际收入。
依托非遗示范基地、企业、合作社开展文化扶贫工作。西藏鼓励各级各类非遗示范基地、合作社开展扶贫工作。西藏雪堆白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已连续多年开展免费教育活动,主要针对全区范围内家庭贫困学生、残疾失学学生,目前对90余名在校学生免费开展唐卡绘画、金属锻造、陶器制作和编织技艺教学,学校落实每人每年约2.8万元的教育和生活费用,保障学生健康成才;山南市乃东区民族哔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积极响应文化扶贫号召,合作社员工皆为周边县区贫困农民、残疾人员,该合作社直接帮扶周边贫困农民、救济残疾困难群众资金达108.4万元,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命名为“全国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直接解决就业人数226人,合作社人均年收入达4.3万元。
-
西藏非遗:保护带动发展 发展促进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基因,它承载着族群文明历史的珍贵记忆,印刻着先民日常生活的真实足迹,凝结着人类的智慧和美好向往。[详细] -
与“毒”为伴 传承千年技艺
格桑出身雪拉藏纸技艺传承世家,父亲次仁多杰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自己也是拉萨市市级非遗传承人。[详细] -
西藏八思巴小藏香 大作为
西藏昆式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用“互联网+”经营模式,拓展八思巴藏香在内地营销渠道,吸纳当地21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