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完成20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
近日,记者从自治区群艺馆(区非遗保护中心)了解到,西藏已完成2016年度10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2015年的抢救性记录工程也已上报国家。截至目前,西藏已完成20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保护工作。
自治区群艺馆(区非遗保护中心)普查保护部主任平措顿珠介绍,西藏从2015年初开始,优先对70周岁以上、不满70周岁但体弱多病的传承人开展了抢救性记录工作。抢救性记录的内容包括传承实践经历与人生经历、项目背景、技艺流程与特色等,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传承人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抢救性记录工作形成的录音、录像、文字记录等影音及图书资料,进行必要的素材加工或数字化加工后,将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平措顿珠介绍,西藏在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中,严格按照文化部相关规定,对传承人开展《口述片》《实践片》《综述片》《传承教学片》和《工作卷宗》等五部分反映传承人的技艺,每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记录工作投入在40万元左右。
据介绍,自治区群艺馆(区非遗保护中心)开展的2015年度10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中,传承人年龄最小的70岁,最年长的88岁。“虽然这10名传承人抢救性保护记录工作已经完成并上报国家,但我们了解到随着传承人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抢救性记录工作显得更加紧迫,10名非遗传承人中已经有4位相继去世。”平措顿珠说。
目前,西藏已完成2015年度和2016年度总共20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抢救性记录工作涉及藏族天文历算、藏药炮制技艺、藏药仁青常觉配伍技艺、南木林土加谐钦、拉萨觉木隆藏戏、直贡藏香制作技艺、芒康三弦舞、拉萨纳如谐钦、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拉萨囊玛等多项非遗项目,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
西藏未来将建3至5个野生藏药材保护区
《西藏自治区医药工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出台 未来将建3至5个野生藏药材保护区。[详细] -
文化自信 有容乃大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详细]
- 数据显示:2017年里约至圣保罗为美洲最繁忙航线
- 边防官兵-34℃极寒天气训练满面冰霜
- 《兄弟为你》何流酷狗首唱新歌 齐晨程响隋佳艾空降捧场
- 中国为海外学历认证做"加减法" 增海归回国向心力
- 颐堤港年味十足:胡巴闹新春 开运迎福来
- 北京新生儿数量维持高位 教育、医疗多措并举补"缺口"
- 青海新增11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
- 河北省人大代表、威县县长商黎英:优化营商环境 审批服务"最多跑一次"
- 大型实景音画大典《禅宗圣域·六祖惠能》正式开演
- 海关"第一书记"因地制宜打好扶贫战
- 广东人大大数据服务平台助代表提升履职效率
- 航天科技发力医疗健康养老领域
- 菲律宾总统派五位部长赴杭州面会马云 "学习中国在电商和金融监管领域的创新"
- 上海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 中央向黑恶势力开刀:把扫黑除恶与反腐斗争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