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民俗

西藏那曲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羌塘草原“团结花”越开越艳

谢伟 发布时间:2020-03-02 10:54: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西藏那曲市是西藏的“北大门”,目前常住人口有汉族、藏族、回族、撒拉族、维吾尔族、苗族、蒙古族等34个民族。长期以来,那曲市委、市政府坚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治藏方略,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持之以恒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那曲改革发展建设重要内容,开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2019年以来,那曲市成立了30多家单位为成员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点建设”创建领导小组,调整充实完善了那曲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评选表彰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联动工作格局。

  那曲市围绕“3·28”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民族团结月、羌塘恰青赛马艺术节等重大节庆节点,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通俗易懂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规范化、制度化。

  将民族工作同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培养选拔和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凡是在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方面出现重大问题、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健全完善了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为主的藏汉“双语”教育体系,深入持久地在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了“一对一”“多对一”学藏汉“双语”和“干僧结对学‘双语’”活动,提高了干部群众掌握藏汉两种语言文字的能力。

  强化宣传深入人心

  那曲市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及时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及系列文件纳入学习计划,安排专题学习。

  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将宪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政策法规纳入党务工作者党建业务培训、寺管会组织、专招生藏语基础培训班等相关培训班的培训内容,分期分批对干部职工特别是乡镇干部、农牧民宣讲员进行系统培训,推动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019年选派骨干教师赴市直各单位、各县区、乡镇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活动20余场次,受众近万人。发放《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宣传读本3万余册,发放宣传提纲1300余册,发放民族团结手提袋3000余个。

  由那曲市民委牵头、相关单位协办,组织开展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那曲市各族人民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汇演;在全市开展了“关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民族团结”有奖征文活动;申请开通了“那曲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官方微信公众号;将《民族区域自治法》《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翻译成藏文,制作并发放了《民族知识宣传册》、民族团结宣传海报等宣传资料3000余份;在节庆节点邀请妇女代表、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代表、党外人士代表、非公经济人士代表、少数民族代表、退休老干部代表和宗教界代表召开座谈会,畅谈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那曲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身边感人至深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事迹。

  有力开创良好局面

  2019年,那曲市及时召开了那曲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动员部署会,对全市11个县区和市直示范单位创建工作进行了指导检查。

  扎实开展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和个人申报推荐表彰工作。2019年,那曲市3家集体、3名个人受到国务院表彰,12家集体、15名个人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表彰,15家集体、20名个人受到那曲市委、市政府表彰,表彰面覆盖汉族、藏族、仡佬族、彝族、回族等多个民族。

  全市先后涌现出了众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聂荣县中学建立了素质教育视野下民族团结“多元互动N个1工程”展览室;比如县运用“娜秀之光”“抖音账号”“网信比如”微信公众号积极宣传特色亮点和典型事迹,开展了“千里寻亲、汉藏团结”活动;申扎县大力实施民族产业建设和民族特色产业商标注册,已建成西梦达(羊毛被)、尼松朗加、帕珠卡察藏药等产业,先后申报83个文化遗产项目;巴青县以革命纪念展览馆、草原英雄布德故居等为抓手,大力开展创建活动;班戈县以建设论白、祁爱群纪念馆为抓手,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等。

  那曲市依法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在法院、卫健委、公安局、派出所等部门设立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平台。目前,那曲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遇到的经营、子女教育、社会保障、房屋租住、卫生计生等问题基本都能得到解决。近年来,那曲市未发生过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各民族呈现出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谅解的良好局面。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