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民俗

唐卡研究专家:传统唐卡艺术正更好传承发展

王媛媛 发布时间:2019-11-01 09:52: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冬日高原,阳光明丽。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老城区夏扎大院里,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在中国唐卡艺术精品展国内巡展(拉萨展)上驻足欣赏。70多幅唐卡作品,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精品荟萃,无不彰显着唐卡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从事唐卡理论研究30多年的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阿旺晋美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唐卡艺术的传承发展体现在唐卡绘画理论体系研究已成体系、唐卡画师学习全面、唐卡市场日趋成熟等多个方面。他希望,唐卡画师们多出顶级作品、多出好作品,让更多人通过唐卡这个藏民族的“百科全书”了解雪域高原、了解藏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图为唐卡研究专家、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阿旺晋美 摄影:王媛媛


图为观众在中国唐卡艺术精品展国内巡展(拉萨展)上参观 摄影:王媛媛


图为拉萨一家唐卡艺术中心的学生们在画唐卡 摄影:王媛媛

  唐卡理论研究:已建立较为完整的体系

  “唐卡绘画,传统上都是师徒相授。1985年,西藏大学首创唐卡教学,系统的唐卡理论研究也从那时起步。”

  阿旺晋美说,唐卡并非没有理论研究,只是零散分布在寺院或高僧大德的著书中,未成体系。“我们从浩如烟海的经书等佛教典籍中整理出来,取得了非常突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唐卡理论体系。”

  在唐卡理论研究过程中,阿旺晋美和众多唐卡研究专家同时对唐卡画派进行了细致分析和定义。“我们认为唐卡画派以五大画派为主,同时还有几个支派存在。当然,这只是一个基本框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阿旺晋美以时间顺序为记者梳理了这五大画派:公元7世纪至公元13世纪的尼泊尔风格画派,因其风格基本上是异域的,现已基本失传;公元13世纪至公元15、16世纪,在吸纳异域风格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的风格,也就是齐乌岗巴画派;公元15世纪沿袭至今的勉唐、钦则画派,以及16世纪出现的嘎玛嘎赤等五大画派。

  阿旺晋美说,五大画派中齐乌岗巴画派失传了一段时间,但近年来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已经抢救出来了。“勉唐、钦则、嘎玛嘎赤三大画派传承得非常好,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包括新勉唐派(即勉萨派)、热贡风格等等也很兴盛。”

  唐卡画师技能:从单一绘画到多面学习

  在30多年的唐卡理论研究中,阿旺晋美发现唐卡画师在人员数量、人才结构、学识修养上都有很大变化。

  “解放前,以拉萨为中心的地区唐卡画师不超过200人,现在唐卡画师早就过万了。”变化的不仅仅是数字,更是党和国家对西藏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

  在学识修养上,阿旺晋美说,传统的民间教学中,很多唐卡画师注重技法学习,不太重视理论学习和文化学习。这造成很多唐卡画师“眼界不够,制约着唐卡艺术的发展。”

  这些年,通过西藏大学等大学和中等职业学校中设置唐卡专业课程以及不断优化连续举办多年的唐卡艺术博览会考评机制等措施,唐卡画师的学识修养提高了许多。“像今年第九届西藏唐卡艺术博览会,设置了限时白描创作、综合理论考试和参赛作品展示三个环节。画师的技艺水平到底如何,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考评也便知晓。”阿旺晋美说,考评机制的设置,直接推动年轻唐卡画师全方位的学习唐卡。

  唐卡走向市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过去,唐卡根本没有走向市场这一说。” 这是由唐卡的特殊文化、习俗背景所决定的。唐卡绘画多为宗教题材,解放前民众根据各自的经济实力或支付粮食或支付一定的货币请唐卡画师绘制。极大的宗教信仰需求,决定着唐卡在过去并未走向市场。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唐卡画师和唐卡作品多了起来,唐卡也逐渐走向了市场,从单向需求转向多向需求。”信教群众的需求还在,旅游市场、艺术投资、收藏市场的需求也开始出现了。

  “这样的唐卡‘热’是传承发展传统民族文化的机遇,也是挑战。唐卡画师如何应对市场,这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

  阿旺晋美认为,唐卡画师应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度量经、绘画材质、矿植物颜料的使用等等,必须遵循传统。除此之外,唐卡画师个人还要注重品德修为,“人品要好,要画如其人。”

  随着唐卡市场的发展,西藏也公布施行了《西藏唐卡分类地方标准》,《西藏传统手绘唐卡地方标准》《西藏织锦类唐卡》《唐卡颜料》《唐卡画笔》等工艺标准,《西藏等级唐卡画师等级评定标准》《西藏唐卡艺术博览会章程》等评定类标准也在制定中。

  “大家已形成共识:画师投入的精力越多、材料用得越正规、越复杂,画质品质越高,价格自然越高。市场的需求决定了唐卡市场已经出现了顶级作品、中等作品等等,大众可以随意挑选。”阿旺晋美说,唐卡市场未来的发展潜力还很大,需要各级组织、专家、画家及市场参与者等各方共同努力,从而推动唐卡市场朝着更加健康、更好的方向发展。(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媛媛)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