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民俗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本报评论员 发布时间:2019-10-24 09:46:00来源: 西藏日报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牢固的基石是团结稳定。

  “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分析当前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新时代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擘画了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的恢弘画卷,为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聚丝成线始坚韧,溪流汇海方长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大势,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举措。

  回溯西藏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正是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指引下,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不断加深交往交流交融中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民族团结之歌,留下了一桩桩共同团结进步的佳话,成就了一个个共同繁荣发展的伟业。做好新形势下西藏民族工作,答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时代命题,就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唱响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的主旋律,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决心,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持续巩固全区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中华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西藏在这种交往交流交融之中,汇入中华文明前进的洪流,一路奔腾而来,挣脱封建农奴制度,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上的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交往交流交融的程度前所未有,我们一定要顺应新形势,不断夯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坚决与十四世达赖集团的分裂行径作斗争,扫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切障碍,让高原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本固才能枝荣,根深才能叶茂。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关键在于凝聚人心、汇聚共识。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起来,创新方式载体,推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等,进一步找准创建与社会心理的契合点、与民族情感的共鸣点、与群众切身利益的结合点,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培育人人争做民族团结维护者、促进者、模范者的社会风尚。要大力培育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努力在夯基础、推典型、扩影响上下功夫,用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感召人、激励人,倡导见贤思齐,有效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更多先进典型在不同领域、不同单位、不同层面不断涌现。要从日常小事入手,引导各民族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不断增进感情,营造尊重各民族文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社会氛围。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要大力支持、热情鼓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把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加强与内地经济、文化、人员双向交流,鼓励区内群众到内地就业、内地群众到西藏工作生活,鼓励各族学生同班共校、各族群众联合创业,深入推进藏汉双语互学活动,努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了美满姻缘。

  “事成于和睦,力量生于团结。”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做细、做深、做实,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更强大,让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秀传统代代相传,西藏定能实现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我们定能更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傲游截图201802020957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