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民俗

百花齐放春满园 春华秋实结硕果

索朗普赤 发布时间:2019-09-02 09:58:00来源: 拉萨晚报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藏拉萨素以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闻名于世。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西藏民主改革以来,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文化兴市”战略,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培亮点、树品牌,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在“文化兴市”这根指挥棒下,千年古城焕发勃勃生机,全市文化产业进入发展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趋于完善,非遗传承与保护热潮涌动,文化民生惠及全市人民。全市文化工作呈现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据市财政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2006-2012年间,财政向我市文化事业投入资金45990万元,2013-2018年进一步提高到234490万元,增加188500万元,增长409%。2018年,投入48917万元,比2006年增长了18.62倍。

  项目领跑产业发展

  进入新世纪后,我市文化产业也从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进入发展的新时期,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增强,特别在吸收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助推扶贫攻坚方面成效显著。

  拉萨河南岸,与布达拉宫隔河相望的慈觉林村村民世代以务农为生。2012年7月,西藏文旅创意产业园启动建设,2013年8月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的正式开演,让慈觉林村从传统农村转型为依靠文旅产业多种经营的新型村庄,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更逐渐改变了村民的思想观念。今天的慈觉林村村民,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文化产业建设中,投身到慈觉林村的变革中。

  每当夜幕降临,慈觉林村就热闹起来了。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成了西藏又一文旅名片,《金城公主》室内舞台剧也于近期正式公演。作为展现西藏文化旅游发展的新窗口,《文成公主》已在青藏高原上演了六年。自项目打造运营以来,已直接或间接带动上千名群众就业增收,剧中演职人员中95%以上为当地群众,他们白天在外务工,晚上参加演出,每个月可增3000-4000元的收入。“我的祖辈都出生在这个小山村,以前世代靠务农为生,村民靠种点青稞换取必要的生活物资。”

  采访中,村民尼玛卓玛回忆道,现在党的政策那么好,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每月当临时演员还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

  据西藏文创园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2018年慈觉林村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60元,慈觉林村集体经济规模达到6337万余元,年均增速11.8%。”

  按照拉萨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依托西藏深厚独特的传统文化底蕴,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将西藏民族建筑、民族音乐、民族歌舞、民族服饰、生活风俗、民间故事进行全面集中展示,以特色文化和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截至目前,入驻企业40家,运营企业6家,个体经营户200余家,均属于服务行业。2018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3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34万元,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2.2929亿元。

  与此同时,拉萨市还积极推动香雄美朵等重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实现了旅游与文化、净土健康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拉萨古城、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和香雄美朵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纳木措、热振湖、思金拉措“一城两园三湖”的精品旅游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拉萨市以产业规划为引领,文化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大政策引导力度,

  重点扶持注重挖掘和传承传统民族文化、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良好发展潜力的文化企业。评选命名直孔热色藏药香加工专业合作社等27家县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林周稀宝古艺艺术有限公司等26家企业为拉萨市首批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当雄县游牧文化旅游产业园为拉萨市首批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正式建立起县、市、区三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命名管理体系。

  文化阳光遍洒城乡

  如今,每逢节假日在宗角禄康公园、罗布林卡都有藏戏表演、文艺演出;走进八廓街,一股股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在藏文化体验中心,可通过体验藏族服饰、手工皮具、唐卡彩绘、藏香制作等方式了解和解读藏民族的生活文化;社区活动中心,书画爱好者挥毫泼墨,抒发豪情;图书馆、农家书屋里,人们惬意阅读,争相汲取文化营养……

  自确定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以来,我市以建设西藏特色文化保护地为载体,以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以政府为主导,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引导和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奋力创建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面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文化民生惠及全市人民,创建工作取得了成果。

  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级文化馆(站)75个,各类博物馆6座,农(牧)家、社区、寺庙书屋511个,覆盖率达100%;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和“舍舍通”,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8.41%和98.93%,已完成269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基本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市群艺馆、西藏牦牛博物馆、市数字影院、市体育场和体育馆运行良好,市图书馆项目已立项建设,西藏牦牛博物馆、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群觉甲玛古代兵器博物馆、藏文书法博物馆、擦擦博物馆、尼木藏香博物馆等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群建设初具规模,并实施免费开放。“西藏牦牛博物馆作为全世界唯一以牦牛为主题的博物馆,2014年建成开馆试运行来,不断扩展馆藏,规范展览,广泛宣传。截至2019年7月累计参观人数达70万余人次,被授予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拉萨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A级国家旅游景区等荣誉。”西藏牦牛博物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道。

  8个县(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6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了标准化建设,8县影剧院实现了电影放映、文艺演出、大型会议等免费开放服务。各级各类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时间每周在48小时以上,县乡两级文化站加大了错时开放力度,结合当地农牧民群众季节性农忙和干部职工上下班实际,适当调整了免费开放时间 。“以前,大家农闲时都去打麻将,现在有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我可以翻看有关烹饪书籍,还可以上网查看相关资料,累了的话还可以健身,真心不错。”34岁的旺堆是堆龙德庆区乃琼镇的村民,去年他通过培训掌握了烹饪技能,现在一家藏式火锅店当厨师。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创作了许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奠定思想基础。“创作了情景剧《我们在一起》、《幸福新时代》,歌曲《魅力雪顿》、歌伴舞《古城新貌》、舞蹈《折嘎新声》等一批文艺精品,反映了各族群众摆脱陈规陋习、崇尚文明新生活、扶贫扶志扶智、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真实现状。”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去年,组织开展区、市“红色文艺轻骑兵”下基层、“文化惠民进万家”、“三下乡”等展演活动3200余场,受益群众232000人。

  文化遗存妥善保护

  8月30日,在罗布林卡、宗角禄康公园都有精彩藏戏演出,同时藏戏舞台剧《苏吉尼玛》在藏戏艺术中心公演、藏戏唱腔展演在区群艺馆剧场举行。这一系列活动正式开启了2019年雪顿节“藏戏展演”的大幕。

  今年5月18日至7月底,每周六在宗角禄康公园全天都有藏戏表演。“我基本上每周六早上都去观看藏戏表演,其中《智美更登》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举办这样的活动非常好,有助于藏戏的传承。”退休老阿爸巴桑这样感慨道。

  2019年是藏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0周年。为保护和传承民间藏戏,拉萨市每年坚持以雪顿节为契机,连续举办藏戏展演7届、大赛5届。据统计,2012年以来,藏戏演出活动共84场次,参与观众120万人次。2018年启动的藏戏演出季活动,开展演出活动19场次。

  据悉,自2005年开始,拉萨市全面启动非遗普查、申报、保护工作,已基本摸清了全市非遗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生存和传承状况。在此基础上,已逐步建成了国家、自治区、市(地)、县(区)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目前,拉萨全市拥有167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入选人类非遗保护名录1项、国家级保护名录20项、省级31项、市级65项、县级50项。有传统技艺、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民俗等十大类。同时,形成了四级传承人保护体系。“现有代表性传承人221名,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2名,自治区级35名,市级85名,县级89名。”市文化局非遗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珍贵的宝藏,如何进一步保护好、发掘好这座“宝藏”?市文化局紧抓项目专项保护资金申报工作,每年资金投入总数达300余万元。“当吉仁”赛马节、协荣仲孜、纳如谐钦、尼木藏香制作技艺、矿物质颜料技艺等多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每年先后得到了50万元至100万以内不等的保护资金。拉萨堆秀唐卡制作技艺、俊巴皮具制作技艺等部分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得到了每年5万元至30万以内不等的保护资金。同时,拉萨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到了传承人补助经费,其中国家级的每人每年2万元,自治区级的每人每年1万元。自2014年开始,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予以传习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3000元,2017年补助标准提高至5000元。

  “今天有30名纳如社区志愿者参加表演,其中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27岁。”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拉萨纳如谐钦传承人索朗次仁老人,最近参加城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暨“四讲四爱”讲习所启动仪式时向记者介绍道,“2008年6月,谐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纳如‘谐钦’传承人,我每年都可享受到传承人补助经费,我将继续发挥余热,把自身的技艺和经验好好传授给年轻一代,多带徒传艺、培养新人,让非遗技艺代代传承。”

  为进一步推进文化扶贫工作,文化和旅游部选取确定尼木县等10个首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去年获得了专项资金100万,今年继续支持25万元的非遗扶贫经费。

  32岁的旦增就是专门制作藏香的手艺人。“我从8岁开始跟父亲学习制作藏香,一路坚持,现在终于有回报了。今年5月份由尼木县吞巴乡农牧民藏香专业合作社(非遗工坊)、西藏风马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非遗升级项目正式启动。我被聘请在一路香伴藏香体验空间教顾客制作藏香。除了每个月有可观的收入外,这项技艺也得到了传承,令我感到十分欣慰。”

  如今,文化的芬芳渗透在拉萨每一寸土地上,凝聚起强大精神合力,不断刷新拉萨高质量发展新高度。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藏戏为西藏拉萨雪顿节添彩

    30日是雪顿节长假的第一天,西藏拉萨市内和周边各县(区)的藏族群众和国内外游客纷纷冒雨聚集在宗角禄康公园和罗布林卡公园观看藏戏表演。[详细]
  • 9月1日起《文成公主》 演出时间调整

    备受广大市民和游客关注的藏文化大型史诗剧《文成公主》演出今年进入第七季,记者8月30日从域上和美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采访获悉,从9月1日起。[详细]
  • 看藏戏 过雪顿

    8月30日,是西藏拉萨雪顿节第一天,在罗布林卡、宗角禄康公园等地举行为期7天的藏戏表演,来自西藏拉萨的各个民间艺术团为广大群众送上了经典的传统藏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