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民俗

林芝镇:擦亮“工布文化”金招牌

潘璐 麦正伟 发布时间:2018-09-17 16:58: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林芝镇全景。


游客齐聚林芝镇嘎拉村观看第十六届桃花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演出。


林芝镇朗欧村党支部书记拉巴顿珠(左)和村民在山间查看仿野生种植的灵芝的长势。


林芝镇卡斯木村的氆氇纺织合作社里,村民果果在织氆氇。 记者 麦正伟 潘璐 摄

核心提示

林芝镇背靠苯日神山、色季拉山,面朝尼洋河、雅鲁藏布江两江汇流处,坐拥色季拉国家森林公园和雅尼国家湿地公园,境内还有千年古桑、尼洋河风光带、嘎拉村桃花园、娘欧码头等景观,更有318国道、米林机场快速通道、拉林高等级公路、即将动工的川藏高速等6条国道、省道穿城而过,这样的优势资源在让周边乡镇艳羡不已的同时,也使林芝镇成为整个林芝市最早的行政中心。

近年来,以桃花旅游业为代表,林芝镇的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齐头并进,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这个昔日的工布文化发祥地、十几年前的行政中心正逐渐发展成为如今美丽幸福、祥和富裕的特色小镇。

文化旅游彰显新活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作为林芝市旅游产业、乃至整个西藏旅游产业的一张名片,林芝桃花旅游文化节已成功举办16届。作为桃花旅游文化节的承办地,林芝镇下辖的嘎拉村桃花园备受关注,除了在节日期间服务游客之外,桃花节前后的数天,这里都格外热闹。节前,游客可以在赏花之余射响箭、尝美食、选购手工艺品;节后,没赶上桃花节开幕式演出的游客还可以观看由林芝镇举办的“尼洋文化旅游艺术节”,热情奔放的工布歌舞,精彩纷呈的民俗节目,是另一种有别于桃花节的美好体验。

林芝镇镇长索朗仁青介绍,截至目前,尼洋文化旅游艺术节已连续举办四届,逐渐成为本地特色文化品牌。通过一系列文体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了农牧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推动了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了本地的文化底蕴,也搭建起了村与村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交流平台。活动在林芝桃花旅游文化节期间举办,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桃花节文化内涵。

林芝镇的文化底蕴还可在尼池村窥得一斑,该村也被称为“太阳宝座”村,据考证有1300多年的历史,底蕴深厚,如今存在于整个林芝市的语言、服饰、舞蹈、建筑、习俗、饮食习惯等都能在这里找到根源,村里还有一座千年古刹,即苯教寺庙大卓萨寺。

尼池村的大多数村民都会跳一种名为“米纳羌姆”的舞蹈,专门从事这一舞蹈表演的人便有40多人。据传承人桑杰次仁介绍,作为一种民间祭祀舞蹈,跳“米纳羌姆”有驱祸迎祥的寓意,整个表演分为19场,需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现如今,这一古老的祭祀舞蹈已成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传承与保护,2016年还作为桃花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演出节目向观众表演。

除了深厚的工布文化底蕴外,早在2012年,林芝镇下辖的卡斯木村就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春天时节,整个村庄掩映在如醉霞绯云般烂漫的桃花中,恬淡悠然的田园风光令人沉醉。

特色产业释放新动能

站在通往林芝镇朗欧村的路上向对面山上看,只见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场上,牛群正惬意地漫步、吃草,除了体型高大的牦牛,还有犏奶牛混杂其间,这正是林芝镇犏奶牛养殖项目。

分管扶贫工作的林芝镇副镇长白玛曲杰说:“林芝镇犏奶牛养殖项目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到户养殖,通过为康扎村、曲古村、真巴村三个村庄购置35头犏奶牛,带动精准扶贫户20户57人就业,各户生产的牛奶由乳业公司统一收购,目前已初步产生效益;第二种采用‘合作社+扶贫户’的方式,在尼池村发展犏奶牛集中养殖,通过新建牛舍300平方米、购置犏奶牛40头,成功带动精准贫困户5户14人就业,2016年户均分红5000元。”

继续沿着公路走进朗欧村,穿过密密麻麻的青冈树林,就来到了朗欧村灵芝种植基地。林芝镇政府派驻朗欧村的第一书记曹亚玲和村党支部书记拉巴顿珠不顾衣服、头发被树枝划破的危险,带着记者往树林深处走,艰难地爬上小坡走了十来分钟后,只见一小块树林阴翳的地上,一株株灵芝如同金黄色的小伞亭亭玉立,长势非常好。

几乎每天都要来这儿看看的曹亚玲俨然已经成为灵芝仿野生种植的“土专家”,她对记者说:“今年雨量少,灵芝的生长情况不是很理想,但市场价格应该很不错,预计能达到650元一斤,按这块地区仿野生种植的6000个菌包保守估计,今年能收入40多万元,可以带动在基地工作的7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万元左右。现在就盼着雨量能大些,这样灵芝才长得好。”

曹亚玲还介绍说,一共有47户村民的朗欧村,除了在基地上班的7户贫困户,有18户从事运输,16户从事个体灵芝种植,还有6户在林芝镇上开茶馆、做生意,目前整村已经脱贫。

此外,据记者了解,除以上产业外,林芝镇还在曲古村发展了生态鸡养殖基地及苹果种植基地,在真巴村和卡斯木村扶持发展氆氇纺织合作社,在立定村和卡斯木村成立了藏香猪养殖基地、绵羊养殖场等等,基本上做到了村村有产业,实现了群众不离乡不离土就能脱贫致富,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

生态保护绘就新图景

林芝镇有着上天赐予的桃花园、两江汇流等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极具开发潜能,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越发深入人心,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仅严守生态底线,更是坚定地将污染环境的项目拒之门外,保护好这里的山山水水。

改变首先从嘎拉村说起。如果站在嘎拉村桃花园的观景台眺望尼洋河谷,就会发现映入眼帘的不仅有漫山遍野的桃花和一望无际的绿树,在桃花和绿树之间还有几十座白色的温室大棚,虽然不是很扎眼,但总的来说还是影响游客的观赏心情,尤其被摄影爱好者吐槽“煞风景”。

“周围的群众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但由于能从其中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因此选择维持现状。近两年,随着生态旅游标准的逐渐提高,解决温室大棚一事迫在眉睫。”嘎拉村第一书记尼玛伟色说。

据尼玛伟色介绍,从2017年年初,村“两委”班子就开始给村民做思想工作,为了让村民深入了解其中的利害关系,还给他们算了一笔账。“大棚一共占地500亩,以往土地流转的租金是每年每亩500元,近两年上涨到1200元,500亩土地每年共有60万元收入;假如拆除大棚,发展桃子、梨、苹果、蓝莓、车厘子等经济林木种植,不仅能恢复生态,三年即可回本,单是车厘子便可卖到60元一斤,远比土地流转的收入高。”尼玛伟色说。

在这一笔清晰明了的经济账面前,村民终于转变了思路,于今年3月桃花节之前拆除了温室大棚,并以土地和每户1.5万元资金的方式入股,种下了各种果树。今后,村里还将成立合作社、注册商标,打造集苗木培育、果品销售、加工等为一体的产业链,进一步增加产业附加值。

此外,为美化村容村貌,嘎拉村正在新建活动广场,方便以后举办健身、文体节目、锅庄等活动,村里的10户家庭旅馆也正在进行升级改造,以便更好地为游客服务,还将打通桃花园通往村里的道路,吸引游客到嘎拉村喝茶、采摘、观光,最后住进家庭旅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域旅游。

以嘎拉村为开端,林芝镇近年来全面加大环保力度,在曲古村恢复植被70余亩,种树800余棵,种草15亩;对境内6个砂石厂、4个预制场堆料进行整改;真巴村恢复植被150亩,栽种2740棵云杉树;做好真巴村、曲古村、立定村水源涵养林种植,做好乡镇级河长制等工作。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