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喜庆时刻,政论片《辉煌六十年:高原诗篇》的主题歌《心中的北斗星》如同高原上的晨光,以深情的旋律与滚烫的词句,成为西藏文艺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又一精品力作。这首由西藏自治区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陈人杰作词,栾凯作曲,降央卓玛演唱的作品,既是对时代的礼赞,更是对高原人民心声的深情传递,让我们在旋律中触摸到西藏大地的脉搏,在歌词里读懂这片土地的信仰与向往。
2025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全体村民的重要回信中,特别引用了村民们“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这句质朴话语,深刻阐述了“永远跟党走”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这封跨越万水千山的回信,字里行间饱含着人民领袖对人民的深厚情感,不仅让嘎拉村全体村民倍感振奋,更表达出对全区各族人民的深切期许,指引大家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努力创造幸福生活。
在回信后的不到两个月时间里,陈人杰同志全身心沉浸在“北斗星”这个蕴含深意的关键词中。作为一名对西藏满怀热爱、对这片土地的人民有着深厚情感的创作者,他一心探寻如何用极具感染力的诗性语言,将全区各族人民对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感恩、拥戴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他深知,这不仅是一次文学创作的尝试,更是一次传递人民心声、凝聚民族力量的神圣使命。在无数个日夜中,他反复琢磨、不断构思,力求用最贴切的诗句,让这种真挚情感在文字间流淌,使更多人感受到西藏各族人民永远跟党走的坚定决心。
陈人杰近年来创作的诗歌与音乐作品,无不贯穿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人民”的创作理念。从雪山牧场到城乡街巷,他以作家的敏锐与诗人的深情,捕捉着西藏发展的时代印记,将人民的喜怒哀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笔端。此次《心中的北斗星》的创作,更是他深耕生活、厚植情怀的集中体现——词作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字字含情、句句走心,如同与高原儿女促膝长谈,将共同的心声谱成了动人的歌谣。
“经过暗夜你是最亮的星,让我相信黎明已经来临”,开篇便以“北斗星”的意象,勾勒出高原人民在时代征程中对光明与方向的笃定。这里的“星”,既是指引前路的精神坐标,更是千万建设者、守护者在雪域大地上镌刻的奋斗足迹。当“手捧着土地播下希望的种子,所有的美好在阳光相逢”的词句响起,我们仿佛看见青稞田里的耕耘者、边境线上的守护者、城市建设中的奋斗者,他们的汗水与希望,正在阳光雨露中生长成幸福的模样。这正是陈人杰作品的力量所在:他总能从最朴素的生活场景中,提炼出最动人的时代精神,让“宏大叙事”落地为可触可感的生活细节。
“走过雪域你是最高的星,让我相信雄鹰被你引领”,词作将“北斗星”与高原人民心中的图腾——雄鹰相呼应,既保留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又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手捧着哈达迎着太阳的光辉,所有的幸福在蓝天飞翔”,一句“哈达”,牵起了民族文化的根脉;一声“飞翔”,道出了西藏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这份“幸福”,正是无数人以“北斗星”般的信念,一步步丈量出来的。
“天上的北斗星,与你同行;心中的北斗星,照我光明”,词作以复沓的旋律,将“天上星”与“心中星”巧妙勾连,让个人的奋斗与时代的进程同频共振。当“高原上绽开春天的花蕾,每一朵都是你璀璨的笑容”响起时,我们忽然读懂:这“笑容”里,有牧民定居点的炊烟,有牧童们求学的欢歌,有边境村寨的安宁,更有各族儿女同心同德、携手前行的温暖。陈人杰用诗人的笔触,将60年的沧桑巨变,浓缩成了高原上绽放的“花蕾”,让每一个音符都浸润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作为西藏文艺界的中坚力量,陈人杰始终以助力西藏文艺从“高原”迈向“高峰”为己任,他的作品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传统与现代、个人与时代、高原与世界。《心中的北斗星》的诞生,不仅是对西藏60年发展成就的诗意总结,更彰显了西藏文艺工作者“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使命担当。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心中的北斗星》如同一束光,照亮了高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它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北斗”,脚下就有方向;只要与人民同行,文艺之花就会永远绽放在雪域大地。这,正是西藏文艺创作最动人的底色,也是我们迈向新征程时,最温暖的力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