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年轻人引领旅游新潮流 西藏文旅精准对接谋发展

发布时间: 2025-07-09 09:48:00 来源: 西藏商报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年轻人的旅游需求正发生着显著变化。与上一代人相比,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旅行,而是更加追求个性化、深度化和体验化的旅游方式。那么,怎样的旅游是他们喜欢的?怎么从年轻一代入手打造新业态旅游呢?

  近日,记者在拉萨街头走访调查,让我们听听年轻人的声音。旅游需求的转变,仅仅代表年轻人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还是文旅产业的新机遇和挑战?

  多元融合 西藏文旅的创新实践

  在年轻人旅游需求转变的大背景下,西藏也在不断探索创新,通过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推出一系列与年轻人兴趣点相契合的旅游产品和项目,实现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八廓街,这条位于拉萨市中心的古老街道,是西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街区之一。近年来,八廓街涌现出许多文化体验馆,以“旅游+古巷”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区,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前来打卡。

  “今天的摄影师是我在网上约的,他们家的服饰都很正宗。穿上藏装在八廓街拍摄一组好看的写真,是我一直想要的。”来自安徽的“00后”许雅珂告诉记者,沿途还能听到导游讲述八廓街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习俗,感受西藏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让她惊喜的是,八廓街还开设了许多传统手工艺店铺,游客可以亲手体验唐卡绘制、藏香制作等传统技艺,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留下一份独特的旅行纪念。

  除了文化游,“旅游+工厂”的模式在拉萨也逐渐兴起。西藏美术馆由拉萨水泥厂旧址改建而成,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充满艺术气息的美术馆。

  该馆利用工厂原有的建筑结构和空间,打造了多个风格各异的展览区域。这里不仅定期举办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展览,还会举办各种艺术讲座、工作坊等活动,让游客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能参与到艺术创作中来。

  “今天是我到拉萨的第三天,在网上看到西藏有座美术馆,就想来感受一下西藏的艺术氛围,刚好赶上李小可老师的画展,那些在西藏各地采风绘画出来的作品真让我开了眼界。”来自云南省昆明市的游客金莎说。

  此外,西藏美术馆的展览空间设计独特,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主展馆中央大厅的缓坡台阶成为热门拍摄地点,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来体验光影交错。旅游摄影爱好者彭思翔深有体会。“关于西藏的摄影基本是以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为主,鲜少有人拍西藏现当代的建筑美学,西藏美术馆建在拉萨水泥厂旧址上,旧工厂被粉刷成艺术殿堂,能看出拉萨这个城市的发展脉络。”彭思翔告诉记者,每次去一个地方旅游,比起到热门景点,自己更喜欢去探索这座城市的发展故事。

  这种将工业遗迹与艺术文化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不仅为西藏文旅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接触艺术、感受艺术的平台。在这里,他们可以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放松身心,寻找灵感,满足自己对精神文化的追求。

  情绪至上 年轻人旅游需求的新转变

  在当今追求高效率、提倡快节奏的时代,慢下来是一种奢侈。而对于职场人来说,一次旅游是生活的调味剂,也是放松身心、调节自我的优选。“95后”职场人德庆曲珍,工作五年来一直处于高压状态。为了缓解工作压力,她每年都会安排一两次独自旅行。

  “我喜欢去一些小众的地方,像林芝市巴松错景区内的新措,那里没有太多商业化的痕迹。我可以坐在湖边,听着天南地北的徒步人分享着他们的故事,那一刻,所有的压力都烟消云散了。”德庆曲珍说,她在旅行中寻找的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放松,这种情绪价值对她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与德庆曲珍不同,“05后”西藏藏医药大学学生格桑尼玛则更热衷于探索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他喜欢参加各种研学旅行活动,在旅行中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去年暑假,我参加了一次芒康千年古盐田的研学之旅。那天很幸运,我们在盐田漫步的时候,看到江对面山上的盐井,有马驮着盐缓缓前行。那一刻,仿佛自己看到了当年茶马古道上驮盐人的艰辛。”格桑尼玛感慨道。这种能够增长见识、拓展社交圈的旅行,让他收获颇丰。

  记者走访发现,年轻人在旅游中更加注重体验感和参与感,他们希望通过旅行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和精神追求。无论是追求宁静与放松,还是渴望知识与社交,他们都在旅途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情绪价值。这种对情绪价值的追求,也促使他们在旅游选择上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此外,在旅行方式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自由行或定制旅行,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安排行程,深入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而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除了热门的旅游城市和景点外,一些小众、特色的地方也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像山南市浪卡子县的恰央措,因一句“冬天就是要拥抱蓝冰”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冬日打卡胜地;还有林芝市察隅县察瓦龙乡的甲应村,巍峨的梅里雪山、宁静的世外桃源吸引着无数年轻人前往,只为寻找心中的诗与远方。

  同时,沉浸式旅游、体验式旅游等新兴旅游形式也深受年轻人喜爱。他们不再满足于仅仅观赏风景,而是更愿意参与到当地的文化活动和生活中去。比如在八廓街,年轻人会穿上藏装,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演出现场,他们会全身心投入到剧情中,再一次见证藏汉交融的动人故事。

  情绪变现 西藏文旅的新经济逻辑

  在西藏,文旅融合正在书写一个特别的公式:文化底蕴+情绪价值+科技赋能=新的经济增量。当年轻人的脚步从热门景点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西藏文旅正从“门票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型,这种转型不仅带来数字的增长,更重塑着文化传承的方式。

  从市场数据来看,近年来,西藏文旅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今年“五一”假期,西藏文旅市场活力迸发,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56.72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11.23亿元;端午假期,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6.13万人次,同比增长13.79%,实现旅游总收入11.18亿元,同比增长12.70%。这些数据直观地反映出西藏文旅市场的热度与吸引力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游客被西藏独特的魅力所吸引。

  此外,5月17日开幕的首届拉萨“雪域古城·圣地拉萨”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更是西藏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而“情定当雄”篝火锅庄、“纳木措开湖日”等活动,不仅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也对拉萨文旅资源进行了系统性展示,进一步提升了拉萨乃至西藏文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批拉萨文旅提升项目在首届拉萨“雪域古城·圣地拉萨”文化旅游节上发布,总投资超1.98亿元,包括“《情满拉萨(水林卡)》全球海拔最高行浸式夜游”“《遇见仓央嘉措》藏文化诗词主题餐秀”“《唐蕃奇妙夜》沉浸式XR数字演艺空间”三个文旅产品以及拉萨河一河两岸基础设施和商业提升。

  这些项目的启动与投入使用,将为拉萨打造滨水日游和夜游的休闲、文化、商业集聚区,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沉浸式文旅体验,也将进一步推动西藏文旅产业向高端化、品质化发展。

  经济账本的背后,是“文化+传承+旅游”的新可能。当年轻游客在宗角禄康公园学跳锅庄,在非遗工坊制作藏香,在草原上过赛马节,他们带走的不只是照片和伴手礼,还有对这片土地的理解。西藏的文旅创新,本质上是一场关于“连接”的实验——让千年文化与当代青年连接,让高原的过去与未来连接,让情绪体验与经济价值连接。

  文旅业态的升级不仅是一个产业的升级,更是一种文化的生命力——它能以厚重的历史震撼时光,也能以年轻的姿态拥抱当下。就像游客金莎所说:“最好的风景,永远是人心与土地的相遇。”

(责编: 陈濛濛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