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由拉萨市民政局提供 幸福院的老人正在进行针织技艺交流。
“以前觉得老了就只能在家待着,现在在幸福院,还能发挥点作用,日子有意思多了。”拉萨市达孜区邦堆乡克日村农村幸福院75岁的老人达娃感慨道。如今在拉萨,越来越多农村老人像达娃一样,在家门口的农村幸福院开启了充实的晚年生活,这得益于拉萨市民政局在农村养老服务模式上的积极创新与探索。
近年来,拉萨市民政局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将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离家不离村”家门口养老之路。目前,全市已建成并运营7家农村养老服务幸福院,累计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六助”服务超20万人次。同时,通过“中心+站点”的布局方式,大力发展互助式养老服务,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参与其中并从中受益。
拉萨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达孜区邦堆乡克日村农村幸福院为典型代表,这里创新性地实施了“2+1”模式,即“我来当家”制度、“时间银行”机制和老年议事会。“我来当家”管理模式参照社区自治理念,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流动院长和组长,每3个月轮换一次,负责幸福院日常管理事务,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养老服务内容,还激发了老年人互助合作的热情。“时间银行”机制以“时间存储与兑换”为核心,鼓励老年人通过提供服务积累“时间币”,用于兑换医疗代办、理疗等权益。担任流动院长和组长还能额外获得相应“时间币”。自该机制实施以来,已有15名老年人参与,累计存储服务时间超80小时,形成了“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的互助养老良性循环。
老年议事会则由不同年龄段、兴趣和技能多样化的老年人代表组成,按照规范流程定期对幸福院各项事务进行研究审议。根据老年人需求,成功新增了“过林卡”户外活动和藏医养生课程等深受欢迎的服务。据悉,自老年议事会运作以来,已决策讨论9项重要事项,涵盖餐饮服务改进、文化活动策划等多个方面,切实让老年人参与幸福院的管理决策中,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在硬件设施与服务内容上,农村幸福院也在不断完善。达孜区邦堆乡克日村农村幸福院日均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营养餐饮等基础服务35人次,还开展藏医特色理疗、心理疏导、文体活动和智能手机培训等特色服务763人次。这些服务,不仅为老年人营造了一个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还促进了村民之间,尤其是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形成了互敬互助的良好乡村氛围。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拉萨市民政局将持续优化农村幸福院管理机制,细化工作流程,并把达孜区邦堆乡克日村的成功经验向全市推广。通过不断提升农村幸福院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探索更多适合拉萨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新路径,推动全市农村养老服务全面升级,让更多农村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养老服务,安度幸福晚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