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萨河畔的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街道恩惠苑社区,有这样一群人,她们如温暖的阳光,照亮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她们似和煦的春风,吹进居民的心田。她们就是恩惠苑社区巾帼志愿服务队,一支由社区居民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在平凡的日子里,她们用不平凡的行动,诠释着奉献精神,践行着雷锋精神,书写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她们的故事,是关于爱、关于责任、关于坚守的传奇,让我们一同走进她们的世界,感受那份温暖与力量。
破茧成蝶 志愿服务队的成长蜕变
恩惠苑社区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居民来自林周、那曲等地。2019年4月,为解决搬迁居民就业问题,巾帼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30名队员均为社区居民。成立之初,志愿队面临诸多难题。多数队员普通话交流困难,这在与居民沟通时障碍重重,而且大家普遍缺乏专业知识,面对复杂的社区服务需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为提升队员能力,社区开设了社区夜校。每晚,夜校灯火通明,队员们在这里学习普通话、接受就业培训。针对社区搬迁户的实际需求,还开展藏汉双语基础生活用语培训。多学一分知识,在工作中就多一分优势,这句口号激励着每一位队员努力学习。同时,为培养队员的业务能力,社区还开设了纠纷调解、法制宣传等多方类课程。
然而,理论学习只是第一步,实践才是检验成果的关键。社区内纠纷多,孤寡老人及残疾老人也多,而志愿者们大多年龄较小,毫无调解纠纷和照顾老人的经验。在开展实践志愿活动时,困难接踵而至。但她们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行。
关键时刻,城关区妇联伸出援手,选派的多名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在实践中言传身教。调解纠纷时,城关区妇联工作人员耐心倾听双方诉求,用温和的话语和专业的技巧化解矛盾;照顾残疾、孤寡老人时,亲自为老人换洗衣物、整理床铺,示范正确的护理方法。在她们的带动下,年轻的志愿者们逐渐掌握了服务技巧,学会了如何与居民有效沟通、如何处理复杂的社区问题。
经过近6年的磨砺,巾帼志愿服务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青涩到成熟的华丽蜕变。如今,她们在社区服务中得心应手,成为社区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份成长,不仅源于专业的培训,更源于她们对社区的热爱和对志愿服务的执着。正如志愿者旦增措姆所说:“刚加入时,我业务上一窍不通,现在工作中游刃有余,这都是成长的见证。在照顾老人和帮助孩子的过程中,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情暖夕阳 守护老人的幸福晚年
在恩惠苑社区,孤寡老人和残疾老人的生活一直牵动着巾帼志愿服务队的心。她们用实际行动,为老人们送去温暖和关爱,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不再孤单。
罗罗奶奶是社区里的一位孤寡老人,曾经,志愿者们发现她总是穿着不合脚的鞋子坐在超市门口晒太阳。当志愿者们走进奶奶家中询问情况时,奶奶却支支吾吾不愿多说。志愿者们没有放弃,细心的她们脱下奶奶的鞋子查看,眼前的景象让人心痛不已。由于长期没有修剪指甲,奶奶的脚指甲又长又厚,指甲刀根本剪不开,手指甲也是如此,这给奶奶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志愿者们立刻行动起来,端来一盆热水,小心翼翼地为奶奶洗脚,耐心地把指甲泡软后再仔细修剪。她们一边修剪,一边和奶奶聊天,安抚奶奶的情绪。从那以后,志愿者们经常去看望罗罗奶奶,帮她打扫房间、购买生活用品,陪她聊天解闷。在志愿者们的关心下,罗罗奶奶的生活逐渐有了变化,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如今,奶奶逢人便说:“这些志愿者比我的亲孙女还亲,有了她们,我的晚年生活幸福又安心。”
旦增措姆对一对老年夫妇的照顾,同样令人感动。爷爷是植物人,常年卧床,奶奶腿脚不便,但精神状态还不错。每天饭点,旦增措姆都会准时为他们送去爱心餐。每次去,奶奶都会热情地捧出一堆糖果作为回礼,小小的糖果,传递着浓浓的温情。
然而,命运却给这对老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前几年,爷爷去世了。在办理后事时,巾帼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纷纷伸出援手,帮忙操持各项事务。出殡那天,队员们早早来到老人家中,帮忙布置灵堂、接待亲友,一直忙前忙后。奶奶感动得热泪盈眶,拉着队员们的手说不出话来。
如今,爷爷离开了,旦增措姆放心不下奶奶。只要有时间,她就会去陪伴奶奶,陪奶奶聊天、帮奶奶做家务。在寒冷的冬日,旦增措姆会为奶奶送去保暖的衣物;在奶奶身体不舒服时,她会第一时间带奶奶去医院看病。在旦增措姆和其他志愿者的陪伴下,奶奶逐渐走出了失去老伴儿的阴影,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快乐。
呵护幼苗 助力孩子的成长之路
对于恩惠苑社区的许多家庭来说,家长们忙于工作,寒暑假时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照料成了难题。为了让孩子们在假期也能有所收获,巾帼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下,组织了寒暑托班。
托班开办初期,困难重重。志愿者们大多没有专业的教学经验,只能辅导小学阶段的孩子,面对初中以上孩子的学习问题,大家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但志愿者们没有放弃,她们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社区位于教育城附近,周边社区的老师们得知这一情况后,纷纷伸出援手,自发前来协助辅导。老师们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知识。他们认真备课,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解难题,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托班的课程逐渐丰富起来,不仅有基础学科的辅导,还有兴趣培养课程,如绘画、书法、音乐等。
志愿者们则在一旁悉心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当孩子们学习累了,志愿者们会组织大家做游戏,放松身心;当孩子们之间发生矛盾时,志愿者们会耐心调解,教导他们要团结友爱。
在托班里,有许多暖心的故事。有一次,一个孩子在学习数学时遇到了难题,急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志愿者们围在他身边,轻声安慰他,鼓励他不要着急。志愿者卓玛用通俗易懂的方法,一步一步地引导孩子思考,其他志愿者也在一旁出谋划策。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孩子终于解出了答案,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那一刻,志愿者们比孩子还要开心。
还有一个孩子性格内向,刚来到托班时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志愿者们发现后,主动和他聊天,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得知他喜欢读书后,志愿者们为他找来许多有趣的书籍,并陪他一起阅读、分享心得。在志愿者们的关心和鼓励下,孩子逐渐变得开朗起来,还交到了许多好朋友。
寒暑托班的开办,不仅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让孩子们在假期里有了一个安全、充实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爱的种子。孩子们在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里,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更收获了成长。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