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西藏美术家拉巴次仁:扎根雪域高原 绘就多彩画卷

发布时间: 2025-04-03 09:53:00 来源: 西藏日报


作品《民族团结宝鼎》。


拉巴次仁正在创作大型主题画《文成公主》。


作品《藏东新居》。


作品《过年》。


作品《四季花卉4》。


作品《四季花卉1》。


作品《图案与生灵》。


拉巴次仁在千年古镇吉隆沟扎村写生。


作品《獒》。图/文 记者 刘琳琳

  初见拉巴次仁,他穿着简单,甚至有些随意,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气质。他的话语不多,但谈起绘画时,眼神中闪烁着难以掩饰的热情。他的手指轻轻抚过画笔,仿佛那是他与世界沟通的方式,每一笔、每一画,都是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表达。

  拉巴次仁出生于西藏日喀则,1999年从西藏大学艺术系毕业后,便致力于美术创作和研究,特别是在布面重彩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是一位在全国美术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美术家,现任中国职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唐卡艺委会委员、西藏自治区美协副主席、西藏美术馆馆长等职。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西藏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还融入了西藏传统的壁画和唐卡艺术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在多个国家展出,并被多家知名艺术机构和收藏家收藏。

  “我喜欢把传统的壁画、唐卡里的花卉等元素表现在作品中,其次将这些元素进行当代转译,通过布面重彩的形式重构叙事,最后注入对西藏现代化进程的深度观照。”拉巴次仁说,“这种创新不是简单的符号拼贴,而是要在吃透传统技艺精髓的基础上,像青稞扎根土壤般从西藏本土文化中生长出当代艺术语言。”

  作为一名画家,拉巴次仁深知,创作源泉在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体验。在他的作品中不仅展现了西藏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还传递出一种坚定而快乐的绘画态度,让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生活的美好。他的创作实践和艺术成就,为西藏绘画艺术的发展贡献了独特的力量。

  2012年到2019年,在西藏推进“西藏百幅新唐卡工程”中,这种扎根生活的创作理念得到充分展现。他与200多位画师共同创作的《青藏公路通车》《西藏和平解放》等作品,将重大历史事件与藏族民间叙事巧妙结合,既展现了时代变迁,又保留了民族艺术特色。这种“唯美唯新唯唐”的创作追求,为西藏主题性绘画开辟了新路径。

  在拉巴次仁的艺术生涯中,他始终践行“扎根民间、深植传统”的创作理念。他每年坚持深入藏地村落开展田野调查,在藏戏舞台的幕布后研习色彩运用,在民间画师的作坊里系统整理矿物颜料研磨技艺等。这种沉浸式的文化浸润,使他将西藏传统文化的基因图谱内化为创作血脉,逐步构建起“传统为本、创新为魂”的艺术理念。

  尽管工作繁重,拉巴次仁始终保持着“风筝式”的创作心态。在他的工作室里,他收藏着童年时手绘的风筝,这种源自民间的艺术形式,既是他创作灵感的孵化器,也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精神纽带。如今年轻一代艺术家们担负起了“接棒者”的使命,传承优秀文化、奉献西藏美术已成为西藏画派的共识。

  作为西藏美术馆馆长,拉巴次仁正带领团队打造高原文化新地标。通过举办“西藏当代艺术双年展”“唐卡国际学术论坛”等活动,西藏美术馆已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西藏与世界的桥梁。在这里,既有古老唐卡与数字艺术的对话,也有本土画家与国际策展人的思想碰撞。

  面对年轻一代艺术家,他总是不遗余力地扶持:“传承不是简单复制,而是要在传统基因中注入时代精神。”在他的推动下,西藏美术界形成了老中青三代接力传承的良好生态,越来越多的藏族青年开始用画笔讲述新时代的西藏故事。

  站在西藏美术馆的顶层展厅,拉巴次仁的目光越过布达拉宫,投向更远的天际。“西藏美术要真正走向世界,首先需要以精湛技艺为根基,更要以文化自信为底气。我们既要守护好民族艺术的基因密码,又要用国际化的艺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拉巴次仁在谈到艺术传承与创新时强调,“作为当代文艺工作者,我们肩负双重使命,一方面要深耕创作,以精品力作展现雪域高原的精神气象;另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建构,系统梳理西藏美术发展脉络。未来,我们的核心课题在于——如何通过美术创作,既呈现西藏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魂,又记录藏族百姓的幸福生活,更要以艺术笔触勾勒新西藏的时代精神图谱。这将是我们穷尽一生探索的艺术命题。”

(责编: 陈濛濛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