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群众法治观念,推进平安那曲、法治那曲建设,近期,那曲法院借助“三月平安建设宣传月”这股东风,持续开展精准普法宣传活动。
“买到假货怎么办?网购遇到‘货不对板’能退吗?”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当天,那曲市嘉黎县、申扎县人民法院干警化身“法宣达人”,走进县城主干道商铺、广场,一场别开生面的普法宣传活动扑面而来,满满的维权“干货”让群众受益颇多。活动中,嘉黎法院宣讲干警通过“真假对比”的方式集中展示一批假冒伪劣产品,为来往群众讲授怎样鉴别假货和购买此类商品后如何维权等。申扎法院法宣干警通过“以案说法”的方式,向群众讲解如何应对消费陷阱。他们耐心解答群众疑问,现场气氛热烈,这场互动式的“法律知识大讲堂”有趣又有“料”,群众听得津津有味,纷纷掏出手机拍照记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维权秘籍”。
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宗教工作法治化、规范化,那曲市安多县人民法院包乡法官赴滩堆乡白日寺,以“接地气、入人心”的方式开展普法活动。期间,法官们重点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发放藏汉双语版法律手册,既保障了宗教活动合法有序,也强化了宗教界人士“爱国爱教必先守法”的共识。
“从你出生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你赋予姓名权;当你背起书包,《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为你推开知识大门……”“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有哪些形式?”“遇到欺凌和诈骗该如何应对?”
聂荣县人民法院和色尼区人民法院古露人民法庭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法律知识讲堂,他们紧扣“校园欺凌、未成年人犯罪”等校园热点问题,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并以你问我答的方式让同学们积极参与,指导他们在遇到危险时如何正确应对,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法治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在广袤无垠的羌塘草原上,法治种子悄然生根发芽。巴青县、比如县人民法院分别以联动方式将“法律诊所”开到乡镇村居,为牧区群众送去“面对面”的法律服务。活动聚焦邻里矛盾、未成年人犯罪、危险驾驶、盗窃、非法狩猎等问题,开展法治讲座,进行现场解答,与村民深入交流,结合案例释法说理,为群众“把脉问诊”,对症答疑,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切实将法治文化传递至“最后一公里”。
当车载科技流动法庭驶入青龙乡东嘎村村委会的大门,一场入脑入心的法治宣传活动将在这里徐徐展开,活动重点围绕涉旅纠纷、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引导村干部和牧民群众共同推动“圣象天门”生态旅游健康发展,并以法治力量守护生灵草木、碧水蓝天。
在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为使普法宣传和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有机结合,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那曲市中级人民法院干警化身“追锋者”,将司法服务延伸至群众身边,让司法温度化作三月春风,绽放群众心中的法治之花,法官们用一张桌子、各种宣传材料和精美礼品,组建“法官工作站”,不时为广场上的群众答疑解惑,并针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群众提供“菜单式”普法,送出普法手册。
尼玛县人民法院组建志愿服务小分队开展“学雷锋纪念日”宣传活动,带着“法治礼包”,寻着雷锋足迹,将法典的温度写进农贸市场的小巷里。“阿尼(藏语意为爷爷),可不能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短信,也不可轻易透露自己和家人的身份信息,对陌生人的转账要求一定要核实并告知子女。”尼玛县人民法院普法志愿者耐心地向前来咨询的老爷爷叮嘱。他们将宣传手册一页一页地与过往群众一同翻看,对其进行认真解读,有效利用自身优势为老年群体详细讲解电诈套路,引导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反诈观念,提高其风险识别能力。
双湖县人民法院措折罗玛法庭干警连续7天穿梭于8个行政村,如火如荼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向群众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法律法规宣讲材料,以“拉家常”的形式为群众“零距离”普法,同时将群众最关切的草场纠纷、牲畜买卖、婚姻家庭、环境保护等问题释疑解惑,并借此机会,对“法律明白人”开展点对点的培训,致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乡村普法队伍。
下一步,那曲市各级人民法院将持续不断深化司法为民“十件实事”,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普法内容,将法治理念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为平安那曲、法治那曲建设贡献法院力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