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318国道,出拉萨以东70余公里,是素有“天边之乡”美名的墨竹工卡县。这里还有一枚西藏人尽皆知的标签——塔巴陶艺,是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走进制陶工作间,师傅们三三两两盘腿围坐,或在转盘前拉坯塑形,或为陶坯雕刻花纹。拍器底,安口沿、器嘴、器柄,雕纹饰……一套工序下来,手中的工具随形而动,陶坯成器,一块块不起眼的陶土在匠人的手中有了新的模样。
陶器在高原人的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烹煮、储粮、饮酒、盛食、点灯……日日不可缺。
塔巴陶艺所需的原材料取自墨竹工卡县的扎西岗乡和工卡镇。千百年来,那些被叫作“干巴”的红土和“才嘎”的石英粗沙,被石锤砸碎过筛,制成陶泥,再经过匠人的手塑造成各种器具。因工艺繁杂、质地细腻、外形精美、保温时间长,塔巴陶器一直被西藏人视为陶器中的上品。
传统的塔巴陶器主要以藏式用具为主,包括日常生活必备的锅碗瓢盆、茶杯茶壶等实用器物,还有酥油罐、香炉等特色鲜明的工艺品,风格迥异、形态万千。随着时间推移,陶艺制作品种已从18个发展为45个。
制陶过程颇为复杂,图案、形态、样式均纯手工完成。制作的技巧心得皆是一代代口耳相传,因此对手艺人要求颇高,学到多少全凭耐心和领悟,每位手艺人擅长的方面也各不相同。
以一套藏式茶壶为例,光是粗略的工序就有8道,细究下来更是繁多,制作时间长达半月。有限的产量,也让塔巴陶器更显珍贵。在西藏,逢年过节藏族群众喜欢买上一套精致的塔巴陶器,遇贵客到来或者重要时刻,主人家就会拿出来使用。
而今,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2019年,得益江苏援藏工作队的帮助,通过招商引资,塔巴陶艺获得南京陶瓷制作技艺和销售渠道支持,塔巴陶瓷合作社开始积极研发新品,探索更广阔的市场; 2021年,塔巴陶瓷合作社与南京弥盛陶瓷制品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成立了西藏弥盛塔巴陶瓷工艺品传承有限公司。
南京弥盛每年派陶艺师到西藏指导工艺,而塔巴陶瓷的9名制陶艺人也无偿授艺给想要学艺的年轻人。
面向现代、贴近生活,塔巴陶艺正在探索一条能走更长更远的道路。
在展示柜上,整齐摆放着各式陶器,不仅有质感厚重、色泽光亮的传统藏式茶壶、藏式汤锅、酥油灯;还有用色大胆、样式新潮的咖啡杯、成套餐具……非遗技艺“含新量”十足。各种陶器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价格不等,除了日常产品之外,还可以私人定制。
“今天的塔巴陶艺保留着‘老配方’,也有了更多‘新法子’。修坯技艺、釉水使用等方面都有优化精进,制作出的陶器质地更加细腻,光泽感很好,手感更舒适。”这些天,南京弥盛陶瓷制品有限公司的研发人员傅少峰过来指导技术和生产,介绍最新的工艺时,他说,“今年,我们带来了紫砂茶壶的制作工艺,与当地传统工艺相结合,相信新产品将更加别具一格。”
塔巴陶艺,延续传统又注重创新。去年出品的首批陶瓷茶具,样式新颖、色彩靓丽,远销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制陶的工艺和千年前一样,同时,我们正在致力于将陶、瓷制作技艺相融合,推出更多优质产品,打开更广阔的市场。”西藏弥盛塔巴陶瓷工艺品传承有限公司负责人仁青达瓦信心十足,“我们正在为塔巴陶器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希望借此把塔巴陶艺的品牌擦得更亮。”
(记者 彭琦 马国英 周辉 根秋多吉 兰珍 王香香 张思雨 琅珍)(西藏日报四川日报川藏线联合报道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