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上午近10点,吃过糌粑,喝过酥油茶,年过花甲的藏族居民次仁旺姆带领社区文艺队队员,最后一次排练即将参赛的曲目《一个妈妈的女儿》,“身穿不同民族服饰,表演融合了各民族元素的歌舞,很骄傲!”
次仁旺姆家住西藏日喀则市江洛康萨社区,汉、藏、回、蒙、东乡等13个民族的群众在此居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96.8%。 记者跟随“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团来到这里,感受各民族互帮互助、亲如一家的真挚情感,聆听各族群众心手相牵、团结奋进的动人故事。
在社区“石榴籽家园”,次仁旺姆告诉记者:“18岁那年,我从昂仁县亚木乡来这里创业,起初资金、人员、场地什么都没有。”想起那段苦日子,次仁旺姆仍有些哽咽,“当时多亏汉族、白族同胞教授技艺,慷慨解囊,我这才开起了民俗饰品店,现在每月销售额上万元。”
因为“淋过雨”,次仁旺姆更愿为他人“打把伞”:帮回族朋友联系货源、替汉族朋友销售手工艺品……多年来,次仁旺姆不仅帮助10多名有相似创业经历的各族同胞渡过难关,还经常邀请他们来家中喝茶聊天。
“在社区组织下,我还带着200多名各族居民,学习弹奏藏族传统弹拨乐器‘扎念琴’,编排非遗歌舞,讲述民族团结的故事。”次仁旺姆说,大家像一家人一样其乐融融,心与心的距离更近了。
记者看到,古色古香的社区街道上国旗随风飘扬,身着多彩民族服饰的老人在树荫下乘凉,孩子们在阳光里撒欢儿奔跑,青壮年紧忙着做工……虽已入秋,社区里却涌动着一股团结的热浪,各族群众目光清澈、笑容淳朴,让人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和谐、幸福和喜悦。
穿过几条街巷,在一家售卖藏族服装、服饰的店铺前,回族老板马尕东正用标准的普通话向来往游客展示项链。记者跟随他走进位于店铺二层的家中,西北特色的土炕上有一张藏式风格小桌,上面摆放着“盖碗茶”和酥油茶杯。“逢年过节,我都会叫各族朋友来家里做客,不少当地藏族朋友也喜欢上了枸杞、冰糖和茶叶泡制的‘碗子’(盖碗茶)。”马尕东笑着说。
1988年,20岁的马尕东从甘肃临夏来日喀则打工谋生,后来跟当地藏族姑娘扎西拉宗组成家庭。2006年,在妻子和朋友支持下,马尕东开始做藏装生意,“从拉萨进货,保质保量,每件挣3元,薄利多销。”
日子越过越红火,马尕东也有了新的想法:开办藏装手工工坊,带动各族群众就业。“就想做件带大家致富的事!”他租场地、买缝纫机,召集周边县区农牧民共同学习藏装制作技艺,“如今收入最多的群众一年能挣七八万元”。
随记者一同调研采访的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一级巡视员程越说,社区是抓好民族团结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带领各族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责任;要加快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努力创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把社区打造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阳光洒落日喀则宗山脚下,社区文艺队的歌声,唱出了各族儿女的心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