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与新生——西藏翻身农奴影像档案:格桑玉珍
这是格桑玉珍的肖像(4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1947年,格桑玉珍出生在现今拉萨市林周县所在地。当时,她家里八口人蜗居在三十平方米左右的土房里。没有像样的家具,在地上铺一层土砖和厚厚的干草,再用毯子包好,便是一张简陋的床。
一家人日出而作,为农奴主种田放牧,劳作到月上树梢是常态。结束一天的劳动,全家人饥肠辘辘,辗转难眠。长期的劳作和营养不良,让许多农奴积劳成疾。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1960年,格桑玉珍获得了去陕西咸阳的西藏公学(西藏民族大学前身)学习的机会,用六年的时间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学成归来,她回到家乡,秉持医者仁心,救死扶伤,坚守岗位三十余年。
退休后的格桑玉珍加入了县文艺队,参加各种文艺演出。闲暇时和三五老友在茶馆闲谈叙旧,格桑玉珍说:“现在的生活应有尽有,我感觉无比充实和幸福。”
格桑玉珍在家中烧水(4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格桑玉珍在家中晾晒衣物(4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格桑玉珍用手机与好友通话(4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格桑玉珍(中)在茶馆里和好友聊天(4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格桑玉珍在家中洗苹果(4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格桑玉珍展示自己的身份证(4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苦难与新生——西藏翻身农奴影像档案:洛桑
洛桑生于1939年,是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公德林街道居民。他的父母曾是功德林寺的差巴,8岁开始他就为寺庙支差,十几岁开始成为寺庙的骡夫,负责物资运输,寺庙每月给20多斤糌粑作为酬劳。[详细] -
苦难与新生——西藏翻身农奴影像档案:洛桑贡布
在洛桑贡布童年的记忆里,家里穷困潦倒、缺衣少食、饥寒交迫。[详细] -
苦难与新生——西藏翻身农奴影像档案:益西桑珠
老人的记忆里都是小时候帮农奴主去捡牛粪当燃料的场景,但每次的报酬就只有一点点糌粑,“用手指头搅一下就没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