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追求民族解放与国家统一的壮阔征程中,铭记先烈,传承不朽的爱国奉献精神,有着不可估量的时代价值。在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奋力挣脱枷锁以求自由发展的关键时期,有一位藏传佛教界的杰出代表毅然决然地投身于为中华民族谋求幸福与尊严的伟大事业之中,不辞辛劳地穿梭于高原大地,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情怀,号召各族人民携手并肩、共御外侮,用生命诠释了“爱国护民”的崇高理想,他就是五世格达活佛洛桑登真·扎巴他耶(1903年—1950年)。
1936年春,四川甘孜白利寺的经幡在骄阳的照射下猎猎作响,格达活佛站在寺院台阶上,望着远处蜿蜒北上的红军队伍。这位17岁赴拉萨甘丹寺苦学8载、获得“拉让巴”格西学位的白利寺主持,此刻正面临人生重大的抉择,是遵循传统闭门修行,还是与这支被国民党污蔑为“流寇”的队伍共赴国难?他选择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打开寺庙粮仓,将130余石青稞、20余石豌豆送给红军,可谓倾囊相助,与此同时,他还亲自前往附近的亚龙寺、更龙寺,动员两寺堪布出钱出粮支援红军。这个决定,在抗日战争的宏大叙事中刻下了属于雪域高原的印记。
从怀疑到信仰觉醒
是什么让格达活佛认定了红军呢?
红军到达甘孜后,充分尊重当地百姓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部队所到之处,纪律严苛,秋毫无犯,不住百姓的房子,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还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被单撑起来当帐篷,露宿在树下或屋檐下。没有粮食,就采蘑菇、挖野菜充饥……格达活佛亲眼目睹红军的种种善举,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判断,这是一支真正心系人民、能为百姓谋福祉的正义之师,于是毅然决然地决心亲近这支队伍。此后,他积极奔走,带动百姓为红军筹备急需的粮草物资,还不遗余力地向群众宣传红军的政策主张,让更多人了解抗战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在他的感召与带动下,不少原本心存疑虑的百姓打消了顾虑,纷纷返回家园。他们有的为红军担任翻译,有的担当向导,还有的主动参与救护伤员等工作,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格达活佛热忱帮助红军的事迹很快传遍各地,也传到了红军总部。一天,朱德总司令带着总部机关人员到白利寺看望这位极富声望的开明宗教界人士。
格达活佛:“你们红军是什么队伍?”
朱德:“我们红军是为天下穷人救苦救难的队伍。”
格达活佛:“谁是你们最大的领导人?”
朱德:“最大的领导人是我们的老祖宗,叫马克思,是一个外国人。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解放全中国,解放全人类。”
格达活佛:“我们的佛祖也是一个外国人,他叫释迦牟尼。我们佛祖的普渡众生和你们红军的解放全人类是一样的呀!”
朱德:“是呀,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我们是好朋友嘛。”
……
这是一场推心置腹的深度对话。正是这场对话,不仅让格达活佛更深入地了解了红军的宗旨与使命,进而领悟了红军所追求的正义事业以及为何要不懈奋斗的意义,自此愈发笃定了他相信共产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据史料记载,红军在甘孜的几个月时间,朱德先后共九次与格达活佛进行促膝交谈。从抗日的战略形势到民族的大义担当,从当地的民生疾苦到国家的未来走向,话题广泛而深入。一次又一次的交心恳谈,使格达活佛从心灵深处受到震撼,向往革命,也使得朱德和格达活佛成为了维系一生友谊的亲密朋友,这份友谊如同高原上的格桑花,在艰苦的环境中愈发绚烂,谱写着一曲被久久传唱的民族团结之歌。从此,格达活佛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支援红军的行动中,为前线输送物资、动员民众参军、帮红军赶制御寒衣物等各项工作中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用生命铺就的和平之路
1936年7月,红军北上后,国民党和反动土司卷土重来,草原乌云蔽日。红军离开甘孜后的第二天,国民党军队和当地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公开抓捕和屠杀对红军提供帮助的人。格达活佛极为震惊,冒着生命危险前去劝阻,并对与反动派关系密切的首领进行说理、劝阻,力图制止屠杀,并把红军留下的轻伤员转移到当地群众家中分散保护,把一些重伤员悄悄接到寺庙,亲自治疗,为了更好隐蔽,还给伤病员们起了藏族名字。经过治疗,绝大部分伤病员得到恢复和好转,格达活佛便先后把大多数红军战士从甘孜转移出来,护送他们北上抗日。此后,格达活佛为了避免国民党反动派对他的纠缠,到拉萨避难近十年。期间,他始终关注着抗战信息,经常打听红军胜利的消息,还专门为抗战胜利诵经祈祷。
1950年7月10日,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为争取西藏和平解放,格达活佛以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身份,和他的几名随从扬鞭起程,西行入藏。
高原莽莽,险阻多多,1950年8月5日,格达活佛长途跋涉到达昌都。他向昌都地方当局和各族各界人士苦口婆心地宣传讲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党的方针政策,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宣传解放军进驻甘孜地区后,如何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如何爱护和帮助群众,劝导大家不要与解放军为敌,争取西藏和平解放。
格达活佛的义举受到当地绝大多数上层爱国人士和僧俗群众的欢迎,却遭到昌都上层反动分子和帝国主义势力的嫉恨,8月22日,年仅47岁的格达活佛被当时明为英国“驻昌都电台”台长、实为英帝国主义间谍的福特所毒害。
雪域高原的精神丰碑
格达活佛的牺牲,是西藏地方噶厦政府拒绝和谈、坚持分裂立场的大暴露,激起全国人民极大悲愤。毛泽东闻讯后,为格达活佛写下挽联:“为真理,身披袈裟入虎穴,纵出师未捷身先死,堪称高原完人;求解放,手擎巨桨渡金江,虽长使英雄泪满襟,终庆康藏新生。”西南军政委员会在重庆为格达活佛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邓小平、王维舟等领导及800多名各界人士参加了追悼会。
1950年8月25日,格达活佛遇害后的第三天,中央军委批准了昌都战役计划。10月6日,昌都战役打响,历时18天,十八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歼灭藏军和民团5700余人,福特也终被抓获。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格达活佛生前为之奋斗牺牲而未竟的事业得到了实现。
格达活佛辞世已有75年,但他跋山涉水的坚毅步履,捍卫民族尊严的刚骨,情牵民族团结的赤忱,恍若仍在高原回荡。如今,在党的光辉照耀下,雪域高原处处绽放着繁荣发展的新颜,各族儿女携手绘就着团结奋进的新篇。这盛世图景,不正是格达活佛以生命为炬、照亮民族融合之路的永恒见证,亦是他毕生追寻、矢志不渝的至高理想。
站在新时代回望,格达活佛的故事早已超越个体命运,成为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教材。当某些势力试图用“宗教自由”包装分裂行径时,活佛的怒吼依然回荡:“为了本民族的解放事业,万一出事也是光荣的。西藏人民了解我,谁杀害了我,老百姓就会反对他们,就会更加拥护共产党,拥护解放军。”这种超越生死、超越宗教的爱国情怀,正是今天我们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最有力的武器。正如朱德总司令所书:“红军朋友,藏族领袖。”这位用生命践行信仰的活佛,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中国西藏网 文/多吉)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