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面对文化身份的守护、创新和重构等新任务,博物馆如何明确自身角色,积极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与时代同频共振,西藏文博事业走出了守正创新之路。
作为守护西藏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重要殿堂,博物馆是连接雪域高原历史与未来的重要见证与桥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物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考古事业蓬勃发展,一座座具有鲜明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丰富多彩的文博活动让民众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截至2024年10月,西藏已拥有各类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共43个,其中已备案博物馆22个,涵盖了综合类、专题类、行业类博物馆以及各类纪念馆陈列馆。它们正以文化为纽带,发挥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作用。
承载着雪域高原的厚重历史,展现着西藏文化的璀璨光芒,西藏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座知识的宝库、一所精神的大学校。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西藏近年来不断致力于博物馆体系的完善与提升,鼓励各类博物馆创新发展。借助前沿科技,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字技术与珍稀文物跨时空相遇,解锁文化新场景、新玩法;让观众身着华服穿越在浓浓的艺术氛围和独特的历史场景中,体验奇妙的博物馆之夜……漫步在西藏的各个博物馆,从精美的唐卡到古老的藏文典籍,从特色的民族服饰到珍贵的历史文物,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故事,见证着文化的源远流长与生生不息。
博物馆是了解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用好这所“大学校”,才能更好助力在赓续历史文脉中铸就新辉煌。西藏充分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举办了众多高质量的陈列展览,让观众在欣赏中感受西藏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为了将优质文化资源送到基层,西藏博物馆举行“行走的课堂”进校园活动,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带入校园,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西藏林芝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通过各类团体研学旅行、博物馆进校园、引进临时展览等活动,真正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西藏牦牛博物馆建成后,牦牛文化走到了更远的地方,曾到北京、广州、南京、杭州等很多城市展览……以文物为脉,让文化的种子在雪域高原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的同时,也不断激发起社会各界的文化自信与奋进力量。
一眼千年,梦回雪域。在博物馆,每一件文物都是时间的见证者,它们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与当代生活紧密相连,传递着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藏的博物馆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方式,讲述着属于这片土地的故事,让西藏的文化遗产、自然风光与古籍文献共同绽放新的光彩。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西藏的博物馆必将成为更多人了解西藏的窗口,更好传递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中国西藏网文/周晶)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