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则农业强。让希望的田野更有希望,科技创新的伟力不可估量。近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深入林芝米林市、朗县、巴宜区调研时强调:要大力实施科技强农行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技术示范运用,助力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
在高原大地的田野上,科技与农牧业深度交融,共同谱写出新时代的发展新篇。2023年,西藏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5.01亿元,同比增长14.9%;全区农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75亿元,增长25%以上。青稞种业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和青稞、牦牛、牧草3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点顺利启动;整合各业务数据平台绘制全区农牧数据“一张图”;拉萨设施蔬菜、日喀则青稞等一批智慧农业试点相继启动建设……优异答卷的背后,是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不断引入农牧业的有力支持。事实证明,唯有加强农牧业与科技融合,加大农牧业科技创新力度,为农牧业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走出一条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牧业发展道路,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注入新的澎湃动能。
农牧科技创新是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优势”,是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当前,西藏“三农”发展步入历史最好时期,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农牧区发展活力得到明显增强,农牧民生活水平节节攀升,牢牢稳住了“三农”基本盘。同时要清醒认识到,受制于地理条件、基础设施、数字化应用、人才培养等种种因素,在种业创新、农机现代化、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西藏还存在明显的“短板”。推动“三农”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必须把农牧业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强化科技应用推广,加大技术关键卡点攻关力度,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西藏力量”。
强农兴农,科技先行。奏响科技强农新乐章,西藏各地要结合地域特点和农牧业生产形态,加快农牧业育种研发运用和牦牛、羊等养殖技术关键卡点攻关,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提升育种创新能力,着力在良种、良料、良法上下功夫,解决好农牧业“芯片”问题;建立完善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发展模式,提高优良品种普及覆盖率,向科技要产能、要质量、要效益。同时,要注重打通科技成果转化这一农牧业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统筹科技创新的供给端和需求端,以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为靶心,增强供需在更高水平上的适配性,完善转化平台和推广体系,促进农牧业科技转化分工协同、有效互动、利益共享。
当前,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深入发展,农牧业机械化、智能化越来越呈现出巨大优势,“智能代替技能、数据代替经验、机械代替人力”已是必然趋势。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先进农机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推动西藏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升级、结构优化、作业水平提升,提高现代化设施种养水平,创新推广现代耕作、管理、加工等技术模式,推动农业由“设施化”加速向“数字化”转变。依托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鼓励发展众筹农牧业、定制农牧业等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创新发展共享农牧业、云牧场等网络经营模式。大力推进农牧区信息化体系建设,开展个性化、智能化、精准化的农牧区信息化科技服务,完善农畜产品综合服务平台和农村电商平台,积极培育农村电商主体,打通农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通道,提升电子商务应用能力。
“建设高标准农田20万亩,确保粮食总产量保持100万吨以上。建成高产饲草基地6万亩,探索‘飞地种草’新模式。建立助农兴农包保机制,打造一批特色农牧产业示范点。”今年的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着眼乡村振兴现实需要,锚定“三农”工作新形势,描绘出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发展的清晰蓝图。以更大力度、更远谋划抓紧抓实“科技锄头”,让更多科技成果加持农牧业、惠及农牧民、赋能新农村,我们定能高质量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不断为高原“三农”工作增动力、添活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