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援藏 > 资讯

扎根雪域高原,“鲁”力谱写新篇——写在山东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进藏一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2023-07-24 09:09:00来源: 大众日报

  日喀则很远,从齐鲁大地到雪域高原,相隔4000公里。

  日喀则又很近,因为对口支援,两地山河相依、心手相连。

  2022年7月,山东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接过接力棒,把日喀则作为第二故乡,开始续写山东援藏新篇章。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一年来,山东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按照山东、西藏两省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紧盯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全力推进“三交”、民生、产业、智力、经贸、生态“六个援藏”,投入援藏资金7.6亿元,实施项目108个,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深入调查研究

  确定“六个援藏”

  理念思路

  “三年援藏援什么,怎么援?”这是山东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深入思考的问题。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必须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厘清实情,才能创造性地谋划开展工作。”山东援藏干部中心管理组组长,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陈耕说。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山东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第一时间深入日喀则市直相关部门、重点援藏项目现场、项目承建单位,聚焦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统筹谋划三年援藏工作。省直工作组先后召开座谈会60余次,访谈基层干部群众和项目负责人1200余人。

  省直工作组调研马不停蹄,各市工作组调研也紧锣密鼓——济南工作组奔波千余公里,调研全县11个乡镇、60余个村,对接30余个县直部门;青岛工作组开展“走基层、理思路、谋发展”14个乡街调研行活动,开展密集调研70余次;淄博工作组制定“六进六访”调研方案,开展调研月活动,行程3800公里,跑遍17个乡镇;烟台工作组下沉9个重点项目现场调研16次,分赴15个县直部门和5乡2镇44村开展座谈交流200余人次;潍坊工作组坚持“一线工作法”,集中13天时间赴22个县直部门和17个乡镇开展座谈交流,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建议6类50余条……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三交’援藏‘聚人心’、民生援藏‘添福祉’、产业援藏‘增动力’、智力援藏‘强造血’、经贸援藏‘搭桥梁’、生态援藏‘筑屏障’的总体框架思路,进一步明晰‘十四五’后半篇援藏文章的实践路径。”陈耕说。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明确援藏理念思路的同时,一体联动的高效工作机制也建立起来:成立第十批援藏干部中心管理组党委和纪委,下设省直6个工作组、5县区工作组及2所学校工作组,健全“上下联动”的统筹协调机制和“左右互动”的信息交流机制,为援藏工作扎实有序高效开展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有力保障。

  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援藏工作,山东援藏干部中心管理组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先后召开中心组党委会和组务会21次、全体人员会议5次,坚持把支部设在“组”上,组建13个党支部,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完善重大事项督查督办机制,强化从严治党,着力激发援藏干部活力。

  过硬举措锻造出援藏铁军。去年8月,日喀则突发新冠疫情,山东援藏干部人才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协调组织山东4批657名援藏医疗队员紧急驰援,创造了省外医疗专家团队第一批到位、支援抗疫物资第一个抵达、中心管理组第一个下沉“包县抗疫”等五个“第一”,展现了“山东速度、齐鲁担当”。

  兴产业促发展 精心做好三篇文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援藏是对口支援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的重要途径。山东援藏干部人才坚持把产业援藏与日喀则市产业发展对接起来,精心做好援藏项目、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三篇文章。

  “电站光储各系统参数正常,运行平稳。”3月31日上午10时,位于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光伏+生态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内的中电建桑珠孜区50兆瓦光伏储能保供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成功。该项目投资3.5亿元,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9669万千瓦时,减少标煤使用量2万多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万多吨,将进一步优化日喀则电力供应结构,并对西藏电网调峰、调频、调度起到重要作用。

  2022年11月,青岛援藏工作组了解到中国电建集团有在日喀则布局光伏项目的意愿后,立即与企业进行沟通,多次召开项目协调会,安排专人靠上服务,帮助解决项目用地、规划等问题。在山东援藏干部的全力推动下,项目从开工到全容量并网发电仅用时75天,跑出了项目建设的“山东速度”。“我们到这儿感觉像到了家一样。”谈起山东援藏干部的贴心服务,中电建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戴松涛深有感触地说。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山东援藏干部中心管理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依托“工作组+部门”模式,坚持“早、快、实”,高标准快节奏推动项目建设。

  ——立足“早”,做到第一时间部署,先后3次召开项目建设推动会,明晰建设目标、工作任务和推进措施,努力打造品牌工程、特色亮点和典型模式。

  ——立足“快”,抢抓高原地区6个月黄金施工期,要求所有项目必须4月底前开工、10月底前完工。截至4月底,本年度基建类项目已全部开工。

  ——立足“实”,建立周调度和实地督查制度,完善项目建设台账,统筹解决土地、环保、资金、政策等问题,以强有力的措施保障工程质量、完工时限。

  高原七月,在白朗县巴扎乡彭仓村金丰园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里,德吉卓玛和格桑旺姆正在打理种植的西红柿。姐妹俩领办的合作社目前拥有大棚20余座,年收入超过20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是山东来的‘菜书记’教我们大棚种植技术,让大家种上了各种蔬菜水果。”格桑旺姆笑着说。

  全国蔬菜看寿光,西藏蔬菜看白朗。上世纪90年代,济南援藏干部开始将山东的蔬菜种植技术“嫁接”到高原。20多年来,一批批援藏干部始终将果蔬产业作为对口支援的重点。如今,白朗蔬菜种植面积达1.54万亩,产值2.5亿元,发展成为西藏最大的“菜篮子”。

  持续擦亮“白朗蔬菜”品牌,今年,济南援藏工作组制定白朗果蔬产业三年行动方案,聚焦果蔬种苗繁育、标准化生产、冷链仓储物流、现代交易、品牌培育等方面,实施果蔬产业集群提升战略,全力推动白朗蔬菜走出去。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不仅仅体现在对白朗蔬菜的帮扶上。在聂拉木县神猴药业包装车间里,达娃卓玛正奔波忙碌着。“一年前我还在甘肃兰州打工,听到家乡企业招工,工资也比外面高,我就赶紧回来了。现在离家更近了,有更多的时间照顾老人、孩子。”达娃卓玛高兴地说。

  近30年烟台援藏持续投入3000多万元的扶持资金,让神猴药业从只有5间平房、8名员工的藏药加工厂,发展壮大成为拥有员工380余人、年产值过亿元的藏医药领域标杆企业。如今,以神猴药业为龙头,烟台援藏工作组正大力实施延链强链工程,助力当地藏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投资2500万元支持日喀则农牧业科技孵化器项目建设、申请债券2.24亿元提升完善江当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拉洛农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白朗县阿亚村现代高原乡村振兴示范村……一个个产业项目,见证了山东援藏干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努力与成效。

  盛夏时节,位于雅鲁藏布江和湘河交汇处的南木林县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潍坊援藏工作组的干部人才正在对这里的树木进行浇灌。

  十多年前,这里还完全是另一番模样。“风吹石头跑,地里不长草”,当地老百姓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当时的情况。为了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山东援藏干部人才以战天斗地的意志,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采用挖大坑、用大苗、浇大水、挖深沟这“三大一深”的办法,保证了苗木的成活率,硬是让昔日的荒滩地变成了今日的高原绿洲。如今,这里的含氧量提高了10%,空气湿度提高了5%,土壤土质达到了高标准农田标准。

  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呵护好脆弱而敏感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山东援藏干部人才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累计投入援藏资金6000多万元,推进集沙地、湿地、草地、树林等自然景观于一体的4万亩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建设,栽植苗木200万株;投资953万元建设日喀则市重点河道生态监测系统,守护江河美丽安澜,助力西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

  惠民生解民忧 用心用情浇灌幸福花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援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山东援藏干部人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援藏资金向民生、基层倾斜”政策要求,把教育和医疗援藏作为重点,用心用情着力增强各族群众的幸福感。

  “明亮的教室有智慧黑板和崭新的书柜,宿舍宽敞舒适,配备了淋浴间和衣柜、鞋柜,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实验室、微机室一应俱全……”说起自己的新学校,日喀则市齐鲁高级中学高三6班学生德庆曲珍充满了自豪,“学校的硬件设施特别好,环境也很优美,为我们的新学校点赞!”

  总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可容纳1500余名学生……日喀则市齐鲁高级中学是山东援藏历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设施设备先进。经过3年的建设和筹备,学校于今年3月正式启用,学校学位可使日喀则高中毛入学率提高13%。

  既要有一流的硬件,也要有一流的教学。今年4月16日,在西藏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2023年“组团式”援藏教育管理人才培训班开幕式上,山东“组团式”教育援藏作为代表作了经验交流发言。“这是对山东‘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的肯定。”山东援藏教师、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长李豫威说,在日喀则市一高,从校长、教导主任到一线教师,从学校制度管理到具体教学教研工作,都有山东援藏教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帮扶,极大提升了学校的教学水平。日喀则齐鲁高中提前培育的首届毕业生在今年高考中也发挥出色,首战告捷。学校虽启用不到一年,已于今年7月被认定为西藏自治区示范高中,这在全区还是首次。

  打造“组团式”教育援藏携手发展新样板,山东援藏干部人才积极开展“青蓝工程”传帮带,强化“培智引领”,组织15名骨干教师到山东进行为期1年的培训和跟岗研修,设立本地名师培育工作室5人次,邀请内地齐鲁名师在日喀则设远程工作站,为当地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为日喀则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3月17日,从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传来喜讯:在山东援藏医生赵和永的指导下,由日喀则本地医生独立操作的首例产妇无痛分娩顺利完成。

  此次无痛分娩的成功实施,填补了日喀则市没有本地医生独立开展无痛分娩技术的空白,为日喀则市及周边地区孕产妇带来了福音。“我们将对本地医生进行专业培训,手把手教,使他们具备独立开展此项工作的技能,更好地为当地孕产妇服务。”赵和永说。

  医疗援藏是援藏工作的重点。山东援藏干部人才不断开创“组团式”医疗援藏新局面,大力支援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创建二甲医院,协调派出15名专家赴藏现场指导,累计培训医院职工300人次,完善制度200余项,取得明显成效。援建以来,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门诊量同比增长35%,手术台次由每月不足5台次增长到30台次。

  日喀则市昂仁县达局乡卫生院里,停放着两辆崭新的救护车,它们是由淄博援藏工作组支援购买的。“达局乡面积比较大,有时候村民在家里生了急病,路远送不来。有了救护车后可以派车去接,解决了乡镇卫生院急诊救护不及时的大难题。”达局乡卫生院负责人格桑罗布说。这些年,淄博援藏工作组先后拿出2000多万元帮扶资金,用于昂仁县、乡医疗硬件的建设。

  针对日喀则医疗卫生体系的短板弱项,山东援藏干部人才拿出“真金白银”进行支持援助,投资4000多万元用于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的硬件设施改造,是山东医疗援藏“十四五”规划最大的单体投资医疗项目。此外,还帮助5家受援县级医疗机构全部达到二级乙等水平。

  在扎实提高当地医疗水平的同时,山东援藏干部人才聚焦医疗卫生领域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倾力打造“鲁藏一家亲·共圆健康梦”齐鲁医疗高原行品牌,组织山东眼科专家赴日喀则开展光明行活动,免费为白朗6名先心病儿童在济南进行手术治疗,将桑珠孜区5名严重骨关节病患者送往青岛手术治疗,为昂仁县1715名儿童开展先心病筛查,有效解决了当地百姓“看病难”问题。

  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山东援藏干部人才还深入实施鲁藏百村幸福家园工程,整治村居70余个,惠及7000余户2.2万余人,被誉为“建在百姓心坎上的工程”。投资900万元购置新能源公交车,开设“齐鲁公交”线路,极大提升日喀则市公交车运行品质,方便了当地百姓出行。

  交往交流交融 着力深化鲁藏人民情谊

  做好新时代新阶段援藏工作,要把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山东援藏干部人才采取鲁藏两地双向互动交流方式,广泛开展文化、经贸、人员往来活动,不断深化鲁藏人民情谊。

  3月10日至13日,12名昂仁县中学的师生走进淄博,开展青少年“手拉手”交流研学活动;5月25日至6月5日,34名南木林县中学师生来到潍坊,开展“感受齐鲁文化 展现湘巴风采”夏令营活动……在山东援藏干部人才的支持推动下,山东和日喀则两地青年交流越来越频繁,情谊也更加深厚。

  让山东与日喀则人民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山东援藏干部人才精心搭建桥梁纽带,组织日喀则最美人物、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警察等基层代表以及市政协企业界代表赴鲁交流,全力打造鲁藏青少年手拉手、藏汉一家亲、两代表一委员学习交流等“三交”活动品牌,让日喀则各族群众“走得出、看得到、交得深”。

  6月19日,“泰山珠峰之约”峰·彩——鲁藏美术书法摄影民间艺术作品交流展在日喀则举办,来自山东的近150幅优秀摄影、书画、剪纸作品参展,展现了新时代齐鲁大地蓬勃发展的新面貌。“希望我们带来的作品能够进一步丰富日喀则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并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日喀则人民更好了解山东,进一步加深鲁藏之间的感情。”山东省文联组联部主任乔新江说。

  让日喀则人民了解“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也让山东人民了解“珠峰故里·吉祥日喀则”,山东援藏干部人才不断丰富优化“三交”活动平台载体,举办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各类活动,组织推广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秀文化作品,协调淄博市博山区焦裕禄讲堂走进日喀则,引发强烈反响,编写《雪域石榴籽——日喀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事集》,投资60万元组织鲁藏两地文联举办“泰山珠峰之约”文化交流活动,推动聂拉木县与大众网搭建“融媒共建基地”创新开展传媒援藏宣传交流……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鲁藏两地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推进“三交”援藏提效扩面,今年山东援藏确定实施“三交”援藏项目33个,投入资金848万元,项目数量、经费额度同比分别增长15个、317万元,将进一步促进鲁藏两地交往、交流、交融。

  签订3个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其中达成采购意向金额3000万元……5月8日至13日,在日喀则举行的山东企业西藏行系列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是山东援藏干部人才推动经贸援藏的缩影。“我们大力开展‘藏品入鲁’活动,深化市场‘小组团’援藏,有力促进了鲁藏两地的经贸交流。”山东援藏干部中心管理组行政经贸组组长,日喀则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辛志刚说。

  在日喀则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推广中心,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份小麦样种被编好号码排列整齐。日喀则的主要农作物是青稞,为什么会需要小麦种子?山东援藏干部人才张斌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青稞目前是日喀则主要作物,但是产量比较低。我们想尝试引进内地的小麦品种,筛选出适应高原、耐寒高产的品种,利用高原充足的光热资源,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的利用率。”张斌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农作物畜禽种质资源的引进,推进高原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推进当地的农业科技创新。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山东援藏干部人才坚持把智力援藏作为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完善智力援藏载体支撑,充分发挥省内支援协作实习基地、专业技术和人才培训基地、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专家工作站“三地一站”作用。加强重大科技平台建设,持续打造日喀则果蔬产业科创中心、青稞研发实验室、藏药研发平台、宏远载人压力舱工程技术研究院西藏分院等4个研发平台。优化干部人才培训,2022年举办培训班27个、线上线下培训2200余人次,2023年举办35个培训班、培训2000人次,其中潍坊援藏工作组举办的2023年南木林县“新时代领头羊”村主干培训班,共培训党政干部、村“两委”干部100名,为潍坊援藏以来单次培训人数最多的培训班,取得显著示范引领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智力援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富口袋’和‘富脑袋’并举,采取各种方式加强教育、科技建设,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能战斗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山东援藏干部中心管理组副组长、日喀则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准说。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援藏工作第二年开启,进入到攻坚克难、船到中流的吃劲爬坡阶段。山东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将深入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第三次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口援藏工作的决策部署,秉持“干就干成精品、做就做到一流”的援藏理念,深入实施“三交”、民生、产业、智力、经贸、生态“六个援藏”,坚持走具有山东特色的援藏之路,深化打造白朗蔬菜、齐鲁教育、齐鲁医疗高原行、珠峰党建、藏品入鲁等一系列具有山东特色的援藏品牌,努力在推动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上展现山东担当、贡献山东力量。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