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十四五”时期基本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 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展现天津新作为
央广网天津12月3日消息(记者杨煜)12月2日,中共天津市委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对刚刚审议通过的《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有关情况进行介绍。根据《建议》,基本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成为“十四五”时期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的重中之重。
“一基地三区”是天津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定位,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建议》提出,基本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是“十四五”时期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基本建成,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更加健全,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实现重大突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形成更加健康良性的金融生态环境。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适应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营商环境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发布会上,针对为什么把基本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作为天津今后5年的重中之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天津市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孙虎军表示:“一基地三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天津城市功能定位,体现出天津特色和比较优势,以及在协同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肩负的责任。
从国家层面来看,进入新阶段,加快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是协同发展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三省市要坚持“一盘棋”思想,加快实现各自功能定位,服务区域整体发展。三省市要立足功能定位,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要求,服从和服务于区域整体功能定位的实现。
从天津层面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天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天津市首要任务就是建设“一基地三区”,这一功能定位很系统、很完备,加快实现这一定位是打造城市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把“一基地三区”建设作为天津“十四五”时期第一目标,将引领天津新时期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天津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天津城市功能向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心引领城市发展,为天津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发挥重要的引领、推动作用。
对如何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推动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中展现天津作为,孙虎军表示,天津市坚持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历史机遇,深刻领会战略意图,准确把握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城市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找准自己的位置,清晰自身的担当,与北京共同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引领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在落实重大国家战略中展现天津新作为。
一是牢牢扭住协同发展的“牛鼻子”,积极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强化承接能动机制,加快打造新一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标志性工程项目;优化承接载体建设,着力构建特色鲜明、承载力强、坚实稳固的承接格局;充分考虑疏解方关切,建立完善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的内生动力机制。
二是主动服务国家千年大计,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始终坚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需要天津付出什么、调整什么,天津坚决服从落实,加快打造雄安新区出海口,支持容西片区规划建设,全面加强产业对接、交通互联和开放合作。
三是紧紧围绕城市定位,加快“一基地三区”建设。共同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构建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加快建设我国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加快天津机场三期改扩建,推动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建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形成更加健康良性的金融生态环境;推动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深化滨海新区等重点区域改革创新,建设更高水平的自贸试验区,加快打造全国领先的营商环境,推动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四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构建“双城”发展新格局。推动滨海新区向“滨海新城”转型,形成以津城、滨城为核心的“一市双城多节点”的市域新格局;扎实推进“871”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共同构建京津冀绿色生态保护体系;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协同,织密“轨道上的京津冀”,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