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委定调:处理好促发展与防风险关系推动债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1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召开金融委第四十三次会议,研究规范债券市场发展、维护债券市场稳定工作。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会议针对近期债券违约事件及时发声,明确“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债市的发展方向,强化市场约束机制,严惩违规违法行为,确保债市规范健康发展,这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推动国内相关制度完善,提振投资者对国内债市长远规范健康发展的信心。
平衡促发展与防风险的关系
10月下旬以来,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出乎市场预料发生债券违约,相关影响持续发酵。
此次会议表示,近期违约个案有所增加,是周期性、体制性、行为性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
周茂华分析称,近期这些债券违约有客观因素,也有企业自身问题,主要是突发疫情冲击与宏观经济放缓,商品市场持续低迷,引发部分行业、企业经营长时间受拖累,现金流承压;但就企业本身看,资产负债结构失衡,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内部治理不完善,导致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健,抗风险能力弱。
为推动债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此次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处理好促发展与防风险的关系。
周茂华表示,处理好促发展与防风险的关系,前提是市场规范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加快完善市场相关制度与规则,明确各方义务、压实各方责任,强化监管与市场约束机制,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惩处力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让市场发展更可预期。
“其实每起违约事件都是对市场的提醒,有助于推行进一步的改革。”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研究员林佳认为,近期违约事件提醒我们在打破刚性兑付的同时,应推动相应的配套政策,建立信息公开透明的风险评级机制,让债券市场能够对信用风险进行合理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违约是在债券市场逐步成熟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应当客观理性地看待债券市场违约风险及其影响。人民银行此前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提出,单体的债券违约,有利于完善信用风险定价机制,加快市场出清,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打破刚性兑付。但若债券违约大面积爆发,也会打击金融市场信心,影响债券市场发挥正常融资功能。因此,应在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的前提下,稳妥部署应对措施,保障债券投资人合法权益,防止债券违约风险扩散蔓延引发系统性风险。
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
此次会议要求,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从大局出发,按照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坚决维护法制权威,落实监管责任和属地责任,督促各类市场主体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建立良好的地方金融生态和信用环境。
周茂华表示,信用债市场涉及发行人、投资人、中介服务机构和监管,这些机构是市场中不可替代的存在,每一个环节有机衔接,都需要加强监管和约束,明确各方义务、压实各方责任,让信用债市场成为价格发现、资源高效配置的场所,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形成良性循环。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日前表示,下一步,在应对债务风险以及违约处置方面,要充分发挥地方的属地管理优势,通过项目筛查、风险排查、监督检查等方式,做好区域内企业债券监管工作,防范化解企业债券领域风险。同时,要加强公司信用类债券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构建高效的工作协同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加强统一执法,完善制度建设,推动债券市场披露规则统一,共同防范化解债券市场潜在风险。
此外,会议还明确提出,要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强化市场约束机制。发债企业及其股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必须严守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坚持职业操守,勤勉尽责,诚实守信,切实防范道德风险。
“零容忍”监管态度延续
此次会议指出,要秉持“零容忍”态度,维护市场公平和秩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建议,要从信用评级、信息披露、投资者教育等方面完善制度,既要按照市场化、法制化方向打破刚兑,允许市场违约,又要杜绝恶意“逃废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债券市场亦属于资本市场,“零容忍”的监管态度同样适用于债券市场,此次会议明确依法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并严厉处罚各种“逃废债”行为,能够有效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也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
“要建立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的风险防控工作体系,提前了解风险、尽早处置风险。”孟玮强调,针对个别苗头性风险隐患,密切关注相关债券的付息兑付工作,督促制定化解方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