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赞歌
作者:袁恒雷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吉林作家吕凤君深扎田野,投身基层农村体验观察生活,创作了长篇小说《暴马丁香》。作品融入了乡村振兴、因地制宜精准扶贫、招商引资、扫黑除恶、绿水青山留乡愁等元素,写得引人入胜。
精准扶贫:因地制宜中的分类指导
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吕家岗子的东北山村。该村分为沟里沟外两个自然屯,沟外因为城市化被市里征用,沟里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这种传统生活意味着,沟里的人们大部分都不富裕,特别是朱洪福、鸭球子、张老大、吕老蔫等一批人,亟需脱贫致富。
小说中的吕新林、陈晓东二人,堪称新时代乡村干部的典型代表。他们有勇有谋、热情付出,为吕家岗子的发展贡献着青春和力量。吕新林是土生土长的吕家岗子人,退伍转业后回到老家。面对乡亲们发家致富的愿望,他一次次跑前跑后为大家解决问题。陈晓东是隔壁村的大学毕业生,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但她发现自己的梦想在广阔的农村。于是,她带着新技术、新思维投身于吕家岗子,成为大学生村官的杰出代表。
正是这对青年乡村干部的精诚合作,让吕家岗子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比如,鸭球子是一名拆迁钉子户,在拿到大笔拆迁补偿款后,因赌博导致妻离子散。经历了几年的落魄潦倒后,他终于洗心革面、迷途知返。对于鸭球子的转变,村主任吕新林经过一番细心考察后给予肯定。他认为,像鸭球子这样有过创业经历的人,一旦从迷途中醒来,往往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鸭球子有致富的经验,有养殖的本领,只要重拾信心,就能够站起来。于是,吕新林为鸭球子在村里安排了养殖场地和贷款资金,还为他找来了张老大当助手。张老大本是出了名的懒汉,在来到鸭球子的养殖基地后,被吕新林的帮扶精神、鸭球子的创业干劲儿深深打动。最终,鸭球子、张老大这两个曾经的负面典型,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能手,很快实现了脱贫致富。
另一个典型案例,当属朱洪福一家。朱洪福是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儿子冬生在城里开修车店,儿媳照顾孙子。女儿远嫁河北,还刚生了孩子。一家人,原本和和美美。可是后来,朱洪福家的水田施药过量,毒死了贺知章承包的水库里的鱼。被贺知章讹诈后,朱家父子心生郁闷。冬生喝闷酒后酒精中毒失去了言语能力,女儿得了产后抑郁症,朱洪福养的猪又面临价格大跌。这一系列变故,让这个家庭变得摇摇欲坠。吕新林和陈晓东没有坐视不理,而是多方联系,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他们不仅为朱洪福的生猪找到销路,还为冬生找到了康复治疗医院,让他重获新生。
在村干部的有力帮扶下,吕家岗子的村民陆续实现了脱贫。他们的脱贫方式,是因地制宜下的分类指导,告别“输血式”而积极走向“造血式”。
扫黑除恶:雷霆手段中不忘人性救赎
小说《暴马丁香》还塑造了以贺知章为首的反面人物。
父亲贺有财,希望儿子有个顺当的人生,遂为他取名“贺知章”,与唐朝一位官运亨通的大诗人同名。然而,少年时偷苞米被吕老蔫检举的经历,对贺知章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心理变得敏感,甚至生出病态般的仇恨,最终走向了不归路。他伪造领导批文毁林诈骗、写匿名举报信干扰村里换届选举、侵占村民空置房屋、侵吞居民耕地、讹诈村民财富、聚众赌博等,是人人心里恨又心里怕的村霸。
他的这一系列行为,当然不会长久。以吕新林为首的正义力量,在配合公安机关搜集到足够证据后,开展了收网行动。贺知章最终难逃恶有恶报的命运,在逃避警方抓捕时遭到毒蛇攻击而受了重伤,又查出身患肾癌,直接住进了重症监护室,生死未卜。
不过,这意外解开了贺家与吕家两代人的心结——吕老蔫第一时间发现贺知章被毒蛇咬伤后,不顾自己年老体衰,一口口吸出蛇毒,直至晕了过去。正是吕老蔫的舍命救助,保住了贺知章的性命。这唤醒了贺知章的人性,他不仅支付了吕老蔫的所有医药费,全力配合警方调查所有问题,甚至还愿意给吕老蔫当儿子。当吕老蔫在重症病房外与他对视的那一刻,贺知章哭了。经过多年的恩怨纠葛后,两人从仇人变成亲人,人性实现了全面救赎。
乡村振兴:依托优势的蓝图擘画
吕家岗子的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脱贫致富,让吕家岗子赶上时代的列车,以吕新林、陈晓东为代表的青年干部带领全村人艰苦奋斗。
年轻的村干部敢想敢干,富有浪漫情怀、创新思维。他们结合当地的文化优势,充分利用老工业基地的遗产、陨石传说,以及花香醉人的暴马丁香和柞树等特色元素,让吕家岗子的乡村振兴未来可期。扩大绿化种植、建设蔬菜大棚、开发暴马丁香和野生猕猴桃培植基地、建设旅游小镇等,规划了乡村振兴的蓝图。除此,还融入了绿色稻田养殖等元素,切实践行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发展理念。
小说最后一节,具体展现了吕家岗子在几年成功经营后的灿烂成果。“暴马丁香花开万朵热烈芬芳,宛如白云朵朵飘落小院,又如银蝶翩翩闪烁在石墙黑瓦之上。”这句话不仅扣住了全书主题,更是象征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开展。一曲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赞歌,感染人心。(袁恒雷)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