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安徽宣纸小镇:看千年古纸的前世今生
【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探访安徽宣纸小镇:看千年古纸的前世今生
【解说】画面中两位捞纸师傅手抬竹帘,在水槽中左右晃动两下,一张薄如蝉翼、色如白雪的宣纸便被捞了起来。这便是宣纸制作过程中的捞纸工序,也是最为精妙的环节。11月9日,记者来到宣纸原产地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师傅们正在展示宣纸古法制作技艺。
【同期】捞纸抬帘师傅 张中平
第一次下水深一点,第二次下水浅一点。捞纸所以就叫“一深二浅”。(为什么要这样呢?)头次下水深一点,要铺整个一张纸帘,要把它铺满,第二次就是均匀的过程。
【同期】捞纸掌帘师傅 孙双林
帘子要放平,不放平就要起泡,起泡了纸就没用。捞起一张纸容易,捞得好难度就高些。
【解说】张师傅说,一张宣纸的薄厚均匀,全凭捞纸师傅的手上功夫,且两人需心神相通、默契配合,因此也被戏称为“捞纸夫妻”。
【同期】捞纸抬帘师傅 张中平
85年(1985年)合作到今天。两个人做好一张纸,要心领神会,配合默契。下水的速度、高度,抬手的均匀度、平整度,要一样。
【同期】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迎福
两个捞纸师傅(合作),一天是800张成品。大家就像亲人一样,像家人一样,像夫妻一样,所以我们经常说“捞纸夫妻”。
【解说】晒纸也是手工宣纸成型的一道重要工序。在另一边,晒纸师傅毛胜利正在忙碌。经他的手一刷,湿润柔软的大纸张便平整地贴在了焙面上。在他看来,晒纸最难的就是“揭纸”和“刷纸”。
【同期】晒纸师傅 毛胜利
湿漉漉的宣纸,你要一张张的把它揭下来。你力道重了,你把它抓破了,力道轻了就揭不下来,这个是有技术含量的。另外我们纸揭下来以后,在牌面上用我们当地的松针刷刷,它也是有多年的经验。你学的时间短了以后你掌握不到力度,要么就重了,你把它刷破了,轻了纸就直接起来了。
【解说】作为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宣纸具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从青檀树皮、沙田稻草变成韧性十足的宣纸,古法宣纸制作需经108道工序,历时3年。近年来,宣纸制作工艺也不断改良,更多工序已由机器代替。
【同期】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迎福
捞、晒、剪三个主打工序,仍然是不可以用机器代替。踏料和带料,包括切皮这三个工序,批量生产线是完全可以代替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了,用水量也会减少。洗料、切料、打浆、搅拌这些工序都用了机器代替了。
【解说】黄迎福坦言,宣纸制作离不开泾县这方水土的天然馈赠,这也促成了当地宣纸产业的兴盛。目前,泾县年产宣纸约700吨左右,畅销日本、东南亚、欧美各国,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手工纸生产基地。
【同期】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迎福
现在我们产量提高,日本市场仍然保持着75%左右红星牌宣纸,出口到日本。我们恰恰是一个传统文化,最能体现中国文化意境的载体。(未来)对宣纸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对它的品质的要求或者适合每个人的口味的要求,它会越来越多,我们在这一块将来会研发更多的适合不同人群的这种产品,这是我认为是我们要做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