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贵阳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以人民为中心 全力做好为民服务工程
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贵阳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惠民利企,全力做好为民服务工程,扎实推进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工作。
福州中心支行:以“启明星”金融志愿服务引领青年参与创建
福州中支制定“启明星”金融志愿服务计划,整合全辖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青年力量,成立69支“启明星”金融志愿服务分队,面向福建省内特定社会群体宣传金融知识、讲解金融政策、提供金融服务。
为助力稳企业保就业,“启明星”金融志愿服务队主动走进中小微企业,做好金融政策宣传讲解和金融服务。一是梳理编发并推广《“抗疫情 促发展”主要金融政策汇编》,让金融机构和企业用好人民银行今年出台的各项金融支持政策。二是走访辖区制鞋纺织、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企业,了解其生产经营、出口订单情况及金融服务需求,宣传金融惠企政策,“一对一”提出纾困建议。三是部分地区建立“央行+商业银行+企业”结对子模式,设置金融志愿服务专线,随时解答企业政策咨询。四是探索金融线上服务中小微企业模式,举办“金融服务面对面”活动、“外汇政策云课堂”系列讲座。五是赴工业园区、创业园区开展纾困贷款、创业担保贷款宣传推介志愿服务,辅导园区企业通过“金服云”等平台申请贷款。
“启明星”金融志愿服务队还注重提升重点人群金融素养。例如,面向小学生开启“春季金融知识第一课”,将其纳入小学课堂线上教学计划;向台商台胞解读祖国大陆的金融政策,宣传推广《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开展“金融拥军”启明星金融志愿服务活动,走进军营讲解金融知识。
贵阳中心支行:从“三处着眼”打造为民服务工程
贵阳中支坚守金融为民初心,从“三处着眼”,打造为民服务工程。
着眼省情,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贵阳中支结合贵州实际制定19条具体措施,畅通国库资金拨付、支付结算、现金供应、外汇服务等重要渠道,确保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服务持续运行。发布《贵州省人民银行系统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方案》《贵州省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操作指引》和《贵阳中心支行关于做好贵州省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的通知》,会同贵州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搭建省市县三级常态化政金企对接工作机制,联合贵州省财政厅创设“稳保贷”贴息产品,推进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印发《2020年贵州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金融支持工作方案》,开展金融扶贫政策效果评估,着力发挥扶贫再贷款结构性引导作用。
着眼社情,做好普惠金融工作。贵阳中支践行“支付为民”理念,研发推广“贵州省银企账户大数据管理平台”,便捷企业开户和强化账户事中事后监管。推广应用“贵州省征信服务便民信息系统”,有效提升业务办理效率。发挥金融标准在支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提升金融消费者服务可得性及满足感。
着眼民情,持续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贵阳中支组织开展以人民币防伪鉴别知识为宣传核心的“人民币知识宣传进社区”活动。以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为宗旨,开展“存款保险知识进千家万户”活动。以网上宣传与金融机构阵地宣传为重点,持续做好“蒲公英”金融志愿服务行动常态化宣传工作。
深圳市中心支行: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等为民服务工程
深圳市中支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准绳,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等为民服务工程。
下沉社区服务“体民情、解民忧”。深圳市中支会同深圳市各区政府、29家商业银行组成工作专班,在街道社区开展“稳企业保就业”专项行动。推出“一企一策”点对点金融服务和“问卷调查+预约上门”服务,摸清企业融资需求,走访企业1679家,其中261家企业已获得授信。推动政银企对接和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落地,向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资金9.7亿元,惠及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294户。持续落实再贷款支持,集合党员业务骨干成立专项再贷款工作专班,协助188家重点企业和11家指定银行建立资金供需对接。
强化政策传导“送知识、送温暖”。深圳市中支组织开展“金融稳企业保就业”金融知识有奖问答,通过“金融鹏程”微信公众号发布“存款保险十问十答”等内容。进企业、进社区开展宣传人民币知识教育活动,开展10期“外汇政策云课堂”线上系列讲座,面向市场主体讲解最新外汇政策。组织辖内金融机构开展3期“走进金融标准网络直播课堂”线上培训。
提升办事效能“利民行、暖人心”。深圳市中支打造让金融消费者满意的“暖心热线”,复工以来,接起率达90%以上。上线“预约办事”系统,开展“无接触”业务办理。持续优化征信查询服务,在全市新增17个自助查询网点和18台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机,6家银行开通企业信用报告网银查询服务。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便民惠民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范围由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拓展至深圳全市。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