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民生

拓宽就业路 敲开幸福门

韩秉志 发布时间:2020-09-30 14:20:00来源: 经济日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计。就业稳则收入稳,收入稳则民生安。要托底民生,必须抓牢就业这个“牛鼻子”。

  回望过去5年,党和国家把就业这一事关百姓根本利益的大事始终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就业优先,鼓励创业就业。稳就业、增收入,人们通过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走向共同富裕。

  就业总量保持稳定

  就业在哪里?在忙碌的企业生产中。8月盛夏,在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扶贫车间,腾飞服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厂房里的上百名工人正加紧制作秋季学期学校要用的校服,有不少工人就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公司负责人王加田告诉记者,有了国家的好政策,社保减免降低企业成本,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还有补贴,下半年订单不用愁。

  就业是国际性难题,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近9亿劳动力的国家,实现如此大规模人口的充分就业谈何容易!我国解决就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环境,我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水平保持在低位。一句话概括近年来的就业形势,可以用‘稳中向好’来形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研究员冯文猛说。

  ——看就业总量。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分别达到1314万、1351万、1361万、1352万。

  ——看失业人数。2016年至2019年,年末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5%以内,分别为4.02%、3.90%、3.80%、3.62%。

  随着就业结构日趋优化,人们记忆中“半数劳动力务农”的状况也已经完全改变。2019年所有就业人员中,一二三产就业人员占比分别为25.1%、27.5%、47.4%。“第三产业就业人员47.4%的占比,比5年前足足增加了5个百分点,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既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谋求产业升级的结果,也显示出我国就业结构更加合理、更具有持续性。”冯文猛说。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劳动者就业质量也进一步改善,劳动者工资水平提升明显。2016年至2019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实际增长5.6%;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实际增长7.6%。

  “‘十三五’期间,重点群体就业总体稳定,高校毕业生未出现大规模失业,去产能职工就业安置基本完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对记者表示。

  政策组合拳落地见效

  就业连年保持稳定,秘诀是什么?首先得益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仍保持中高速增长速度。特别是在经济总量盘子已经比较大的情况下,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比过去大大增强。”冯文猛说。

  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成为拉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新引擎。2016年至2019年,日均新登记企业数达到1.51万户、1.66万户、1.81万户、2万户,市场活力逐年增强。

  就业形势持续稳定,也是积极就业政策效应充分显现的一个缩影。约访北京三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韩磊时,这位青年创业者正在工作室里审片子。“就业优先战略的制定非常及时,带来稳定的就业创业环境,让青年群体有事可做、有事可为,心无旁骛干事业。”韩磊深刻感受到,和5年前创业之初相比,如今的创业者少了浮躁和急功近利,多了沉稳和长远规划,实干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

  大挑战,大智慧,大作为。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冲击,就业形势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党中央把就业摆在“六稳”工作、“六保”任务首位,以更大力度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各地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做到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努力把疫情对就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六稳’‘六保’等政策目标均将稳就业、保就业放在首要施政目标。在宏观层面,明确把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并全面发力。在微观层面,从市场主体政策、培训政策、工作创造政策、劳动权益保障政策、公共就业服务等方面完善了就业政策体系。”张成刚说。

  挖岗位、拓渠道,力保百姓饭碗。随着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发力,上半年整体就业走势前低后稳。市场需求经历了疫情初期的急剧下滑后,逐渐实现由负转正,并正在延续回升态势。今年1月份至8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81万人,达到全年目标的87%。8月份,全国城镇调査失业率为5.6%,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25岁至59岁人口调査失业率为4.8%,比7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

  破解结构性矛盾

  顺势而为,灵活就业的巨大空间不断释放。直播带货与灵活就业碰出火花,快递小哥正式转正成为新职业……不断涌现的新业态新事物,迸发出新的就业增长点。

  虽然就业形势保持长期稳定,但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妥善应对就业问题仍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艰巨任务。展望“十四五”时期,多重压力下,就业形势继续保持平稳,仍需要攻坚克难、久久为功。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经济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为就业扩容增加动力的趋势也不会变。”在冯文猛看来,随着劳动力人口红利出现拐点,劳动力的供给如何更好匹配市场需求尤为重要。

  据《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发展报告》显示,未来5年,新职业人才需求规模庞大,预计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近150万、物联网安装调试员近500万、无人机驾驶员近100万,数字化管理师从业人员已超过200万,人才缺口近千万。

  “一方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迭代,将不可避免对就业产生影响,那些涉及日常简单或重复性的工作岗位正在消失。另一方面,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层次研发人员、高技能工人和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不足,部分新成长劳动力的实践能力还难以跟上市场变化,大龄低技能劳动者就业难题或将持续存在。为此,应注重让劳动者技能衔接市场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就业质量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冯文猛认为。

  张成刚表示,“十四五”期间,稳就业应以劳动力市场实际为基础,注重与构建国内大循环经济格局相配合协调,注重解决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应保障就业规模继续扩大,从而保证各类群体特别是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应注重推动就业市场活力提升,不断减轻企业负担,改善创业环境,支持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发展,培育劳动力市场新动能。”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