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养老金发放有保障
养老金发放有保障(民生视线)
今年以来,为纾解企业困难,稳定和扩大就业,我国实施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受这项政策影响,今年上半年,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35万亿元,总支出2.68万亿元,支出大于收入。在此背景下,养老金发放是否有保障?如何实现社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本报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社保“免减缓”,助企减负添活力
“社保减免政策每月帮我们减了40多万元,真是‘雪中送炭’,大大减轻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和运营负担。”广东省中山市德邦物流有限公司财务人员刘女士说。
据介绍,中山市德邦物流有限公司有固定员工800多人,受疫情防控影响,公司业务量下滑,但公司人工、租金、水电等固定支出基本不变。“公司月均成本费用约325万元,其中人工成本接近五成,减免的40万元社保费,让企业有信心挺过这段艰难时期。”刘女士说。
为了缓解企业经营困难,2月20日,人社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三部门印发了《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6月22日,三部门再次印发通知,延长社保减免政策实施期限。两次政策叠加后,“减负”清单如下:
对企业来说,中小微企业可免征2020年2至12月养老、工伤、失业三项社保的单位缴费部分;大型企业减半征收2020年2至6月养老、工伤、失业三项社保单位缴费部分;对湖北各类企业,免征2020年2至6月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此外,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企业,可缓缴社会保险费至2020年12月底,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对个人而言,社会保险个人缴费基数下限可继续执行2019年标准;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体工商户和各类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确有困难的,可自愿暂缓缴费,对2020年的未缴费月度,可于2021年底前进行补缴。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解释,正常情况下,每年的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都会根据上年度平均工资增长情况进行调整。目前按缴费基数下限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员,占全部缴费人员的60%左右,主要是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的中小微企业及其职工,以及大部分灵活就业人员。“新政策规定今年缴费下限可以执行去年的标准,将会适当减轻这些单位和个人今年的缴费压力。”
“这次减免政策出台后,预计全年可为企业减免社保费1.6万亿元。”聂明隽说,若加上1至4月养老保险费率比去年同期降低的翘尾因素,以及全年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的减费金额,今年三项社会保险总减费将达到1.9万亿元。
“2015年以来,国家先后六次下调社保费率,职工五项社会保险总费率从41%降至33.95%,共为企业减费近万亿元。相较而言,今年社保‘免减缓’政策力度空前。”聂明隽强调。
更让企业惊喜的是,此次社保“免减缓”做到了“免填单、免申请”,由税务机关或人社部门批量发起,符合享受条件的单位不需要提出申请和提供材料,系统将自动减免。
“3月8日我对账时,发现公司银行账号收到了四笔合计41.89万元的社保费退款。”中山市德邦物流有限公司出纳汪女士说道,“早前我们就收到了政府部门发出的短信,提示公司可以享受社保费减免。没想到那么简单快捷就退回了2月已缴的社保费!”
基金短期收支压力可控,制度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统计显示,全年减免1.6万亿元社保费中,企业养老保险费减收将占到1.5万亿元。这是否会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行造成影响?养老金发放还有保障吗?
的确,社保“免减缓”政策会给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带来一定影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9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为5.29万亿元,1.5万亿元的减免规模相当于去年基金总收入的28%,受此影响,2020年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将下降。“我们预计,到年底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约为3.8万亿元,同比降幅将达30%。”
不过,受访专家们表示,养老保险基金短期收支压力相对可控。
探家底——得益于经济多年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积累了比较可观的“家底”。截至去年年底,全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有5万亿元。此外,还有2万多亿元的全国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整体支撑能力较强。“虽然社保减免政策将使部分省份出现当期基金收不抵支的情况,但大部分省份的历史结余都能够确保养老金足额、按时发放。”郑伟说。
看运行——目前基金运行总体平稳。聂明隽介绍,通过对上半年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情况的调度分析,阶段性减免政策的执行结果符合预期。截至6月底,全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仍有4.77万亿元。
有补助——中央财政持续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力度。近年来,中央财政补助力度不减,特别是重点向基金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的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倾斜。“2019年中央财政补助达到5261亿元,今年补助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地方各级政府也在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养老保险的补助力度。”聂明隽说。
同时,对养老金发放困难的省份,还将加大资金调剂和支持力度。“今年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的比例提高到4%,调剂金规模将达7400亿元,跨省调剂1700多亿元。”聂明隽说,4月初中央已经下拨了一季度的调剂金,6月中旬二季度的调剂金也全部下拨,有力支持了困难省份的养老金发放工作。
在各项政策的支撑下,今年以来,我国不仅保证了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还再次上调养老金标准。今年4月10日,人社部、财政部宣布,继续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水平为5%。这是自2005年以来,我国连续第十六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也是从2016年以来连续第五年统一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截至目前,各省份已确定了2020年养老金调整方案,不少省份在7月底前已经补发上涨的养老金,一些省份还公布了养老金人均上涨金额。比如,青海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月人均增加基本养老金218元左右;宁夏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每月调增172元;云南退休人员人均每月增加养老金167.7元;内蒙古养老金调整人均每月增加147.2元。
省级统筹稳步推进,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从中长期看,未来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压力不小。
“去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5.46万亿元,看起来规模不小,但这5.46万亿元也仅相当于13.3个月的可支付月数。”郑伟说,要长期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最重要的还是根本性的制度安排。
内部挖潜,提高统筹层次,增强余缺调剂能力。
今年1月1日,安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各项收入全部归集到省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各项支出也由省级财政专户统一拨付。至此,安徽实现了养老保险基金全省统收统支。
像安徽一样,截至6月,已经有26个省份实现了规范的省级统筹,剩下的省份也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实现基金省级统收统支。聂明隽表示,实现规范的养老金省级统筹,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全省基金统一调度使用能力,确保全省养老金发放,还为下一步实施全国统筹打下良好基础。
郑伟认为,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更有利于盘活各地方的沉淀资金,解决养老金发放结构性问题。
外部筹资,加快国资划拨充实社保基金,提高资金长期支撑能力。
去年7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2020年底前,要将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和金融机构10%国有股权,划转至社保基金会和地方相关承接主体。截至2019年底,中央层面已完成四批81家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国有资本的划转工作,划转的国有资本达1.3万亿元。
“通过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能实实在在增加基金收入。”郑伟说。
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约为44%。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合意的养老金替代率(公共养老金+私人养老金)应当达到70%。“因此,在公共养老金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私人养老金,积极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帮助有能力的退休人员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郑伟说。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教授褚福灵表示,公共养老金作为第一支柱,其发展目标是为广大民众提供基本养老保障,实现制度的全覆盖,确保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企业年金作为第二支柱,要争取为企业职工平均提供15%到20%的养老金替代率;商业养老保险作为第三支柱,潜力最大,能够使广大民众不受就业形势、就业单位条件限制,都有机会在税收政策支持下,建立个人商业养老计划。
2018年5月,全国开展了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给广大劳动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居民投保该险种时,所缴纳保险费允许税前列支,养老金积累阶段免税,退休后领取养老金时再缴纳。“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仍比较弱小,需要政府部门、市场主体共同发力,共同构建更为合理的养老保险体系。”褚福灵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